讓好奇心廣及全世界:《三點半後不收屍》書摘(1)

2016-10-18 05:40

? 人氣

作者在尼日見到新聞採訪。(無境文化提供)

作者在尼日見到新聞採訪。(無境文化提供)

我有一位在台灣工作的朋友,他於二O一三年八月曾在臉書問道:「小天后麥莉.希拉(Miley Cyrus)的舞步如此多人關心,那麼大家何時開始關心伊拉克人民是否被毒氣毒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位十來歲的巨星因為在得獎的MTV音樂專輯中穿著肉色的比基尼大跳煽情的「電臀舞」而聲名大噪。各種社會的媒體網絡,尤其是推特,可以說因之沸沸揚揚,不過許多人卻覺得震驚、覺得憤慨。包括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內的許多新聞網站都把此則新聞當作頭條報導。「音樂」與「性」始終是媒體最關心的,而我們大眾似乎特別喜愛閱讀露骨的細節,看看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如何脫胎成為性感的象徵。

在那時候,敘利亞的悲劇毫不留情「歹戲拖棚」下去,而且時間已經超過兩年(更教人灰心的是,今天在我下筆之際,這場衝突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

如何才能促使大眾覺醒並注意到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並且激發他們採取行動、成就一些改變﹖

數百萬敘利亞人為躲避內亂而逃到國外,國境之內已有數萬人被殺,數百萬人因為戰爭而遷往他處,而且一遷再遷﹔孩童無法上學,醫院營運幾乎停擺。

兩年以前,正當麥莉.希拉的「電臀舞」成為報章頭條之際,敘利亞的報導曾經一度站回頭條,那是因為有人在大馬士革對平民百姓使用化學武器。該則頭條的賣點是:暴力已經觸及容忍「底線」,先前無法以有效政治措施遏止敘利亞衝突的外國政府現在揚言要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或許您會以為:只要坐在家裡或是咖啡館裡,靠著網路連線幾乎可以同步觀察到全世界發生的事,如此一來,我們的閱歷便廣及全球,對於文化的雷同或差異區隔更為敏感,而且好奇心也指向世界。可是有時候我卻有不祥之感:網路上那有如排山倒海而來的資訊只讓事物萎縮成最平庸最通俗的樣態。那就是麥莉.希拉或是瑪丹娜的故事、足球員的醜聞、媒體中的毀謗攻擊或是行為不端的銀行家。

日報不斷減少對外國新聞的披露,而電視台又通常只報導那些畫面最怵目驚心的重大危機。掉出主流新聞視界外的事件仍會有人報導,只是能見度越來越低了。

我曾以記者的身分在台灣居住、工作了四年多,也見識了當地媒體運作的生態,尤其是二十四小時播放的新聞台。在這種新聞台裡,廣告佔的比重如此之大,以致不難理解他們對於敘利亞的討論十分有限,對於其他更在新聞視界之外的國家裡所發生的事自然著墨又更少了。

作者在海地遇到不一樣的人們。(無境文化提供)
作者在海地遇到不一樣的人們。(無境文化提供)

我仍記得在台灣某一家電視頻道看過十分有趣但很能說明上述現象的誤植:當時報導的主題是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的死訊,然而螢幕上卻出現伊莉莎白二世進行官式訪問時與民眾握手的檔案畫面。難道事先真的沒有人看出破綻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