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紀念古寧頭大捷 還湯恩伯將軍榮耀、還老兵公道。

2016-10-23 06:20

? 人氣

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顏麟宇攝)

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顏麟宇攝)

那場古寧頭戰爭的年代已經久遠,早已遙遠的離開了世人的視野,甚至於遺忘。際此「古寧頭大捷」67週年紀念即將來臨,希望能夠揭開「門神」的面紗,還原歷史真相,還給湯恩伯將軍應該得到的榮耀。「湯冠胡戴」已經67年,應該是將歷史真相大白的時候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陣地之湯恩伯,告以: 「金門萬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陣地之湯恩伯,告以: 「金門萬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取自維基百科)

《旺報》2016年8月刊出曾建元副教授《兩岸史話~忠義護國的胡璉》,推崇胡璉將軍對國家的貢獻,全文隱惡揚善,乃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既然以兩岸史話呈現,其中有些不足之處,甚至於不符史實之處,則屬可討論之範圍。筆者曾經兩度在胡璉將軍麾下服務,參照胡璉將軍《泛述古寧頭之戰》為本,就個人所知,提出來討論。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取自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取自維基百科)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話是話中有話,意即「為王、為寇」本質上並無不同,唯「勝、敗」之差而已。古寧頭之戰胡璉變成了「金門王」,有「功」亦有「過」,必須說清楚講明白,才可稱作「史話」。尤其是最近「老兵」被罵為「中國難民」,這些「老兵」有很多是胡璉兵團非法抓來的。始作俑者早已離開塵世,是非功過,一了百了。但是,傳誦者不可不知道歷史真相,以訛傳訛。

筆者老家在廣東省興寧縣鄉下,抗日戰爭所受損害遠不及胡璉部隊帶來的災難。1949年 8月間,共產黨份子佔領縣政府,不流血政變,改換旗幟。9月初,胡璉部隊由江西省向廣東省轉移,胡璉稱之為「且練且戰蕩平叛亂」,實際上並無戰爭,只是扛著大旗招搖過市,像玩「貓捉老鼠」遊戲,你走我來,乘機到處抓兵,奪取糧食,擴充部隊。

有兩批穿著國軍服裝的人員,經過筆者的老家。第一批扛著「洪都支隊」旗號,在我老家門口魚塘,丟擲手榴彈炸魚,我的父親口頭表示不滿,竟當場慘遭槍殺。那年我的父親41歲,草草處理完先父遺體,第二批扛著「武夷支隊」旗號的兵又來了,這次我沒有躲避掉,被抓到了。

全部被抓的人在水口中學集結,終於聚集成「烏合之眾」了,像一批「難民」,身揹米袋條,腰中攜帶自用碗筷,由老兵押著,一路走走停停,往潮州、汕頭移動,這就是胡璉稱為「潮、汕編訓」的實際狀況。大概一個月後到了汕頭,關在暗無天日的碼頭倉庫中,然後上船出海,在海上飄忽,不知道會駛向何方,七天後,終於在金門島登陸了。

…當乘船到金門料羅灣駁運上岸時,適湯恩伯將軍巡視其地,正由我兵團參謀長楊維翰將軍陪同,湯對楊責備說:「現在戰鬥如此激烈,前方急需部隊增援,應該先令戰鬥兵下船,為什麼讓民伕搶先?」楊答復說:「這是14師的部隊,因為尚未領到軍衣,所以仍穿民服。」湯聽了大為詫異,覺得「形同乞丐,怎麼可以臨陣作戰?」(摘錄自胡璉《泛述古寧頭之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