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戰、發展核武、中印、中越戰爭到中國崛起:從軍費消長解碼中共建政70年歷史

2019-10-01 09:10

? 人氣

同一時間,中國不僅在東北開戰,西南也頗為動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共建政後,當時的西藏噶廈政府向美、英、中三國發信,表示決意保持治權獨立狀態。1950年10月,解放軍開始進攻藏區,10月19日攻克昌都,擊斃5700餘名西藏士兵。因為同時發生朝鮮戰爭,噶廈求援未獲國際社會響應。

西藏武裝被解放軍繳械的資料照片。
西藏武裝被解放軍繳械的資料照片。

1951年2月,噶廈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4月抵達北京,與剛成立不就的中國政府談判,一個月後雙方簽訂協議,中國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局勢平息後,朝鮮戰爭繼續打了兩年,根據中國官方數據,這場戰爭中國犧牲達18萬人之眾。直到1953年7月27日,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宣佈停戰。

中國官方經常自豪地引用當時簽字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將軍的話——「我成了歷史上籤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在美國,這場戰爭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後來的越戰之間,規模和歷史影響都要小得多,因此也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

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以及中國在西藏等地的局勢逐漸平靜,中國軍費在1954年大幅下降。中共建政初年的第一次軍費飆升就此結束。

不過,朝鮮半島核問題在半個多世紀後演化成最嚴重的國際問題之一,當前世界仍然活在朝鮮戰爭的陰影下。台灣問題和「藏獨」問題也依然是中國最為重要的政治議題。

1955-1960:軍費再次漲跌背後的核武器發展與「大饑荒」

1954年軍費急劇下降後,1955年再次上升,雖未至戰時水平,但也大幅增長12%——背後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中國在這一年初啟動了核武器研製計劃。

chart
 

中共領導人在朝鮮戰爭和第一次台海危機時,多次被美國「核威脅」;刺激之下,剛好又在中國廣西省富鐘縣發現了鈾礦,核武器研發被擺上日程。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上馬核武器研發計劃,但19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在華專家,中國獨自繼續研發。

一個插曲是,1963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對日本記者團稱,不管中國有多窮, 「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

日本媒體以《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為題予以報道。 當時香港《明報》主編金庸寫下社評《寧要褲子,不要核彈》,其中寫道,「一個政府把軍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將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實說,那絶不是好政府......一個人民沒有褲子穿的國家,即使勉強製造了一兩顆原子彈出來,這個國家也是不會強盛的,而這個政府是一定不會穩固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