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無濟於事」學者籲正視歷史
不過,反對拆除計畫最力的一群人卻不是新納粹分子,許多歷史學者和文化組織認為,與其試著抹去記憶,不如將之轉作更有教育意義的紀念場所,令世人永不遺忘納粹歷史。政治學家邁斯林格(Andreas Maislinger)就大力提倡將此改建成「責任之家」,希望建立一個青年中心,讓年輕學子利用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進行相關討論。
「這只是出生地,不是犯罪現場,」副市長扎格勒(Florian Zagler)也說:「拆掉它無濟於事。」
自二戰結束後,與希特勒相關的所有文物、建築幾乎都曾經歷過類似的拉扯、討論,距布勞瑙市不遠的萊翁丁市(Leonding),也豎立著希特勒少年時代居住的房屋,現在則是市立公墓的棺材停放所。該公墓曾立有希特勒父母的墓碑,也是新納粹分子喜歡在此聚居、合照的地方,2015年希特勒家族一名後裔已要求將墓碑移除。同樣在附近的菲舍爾哈姆市(Fischlham)則是希特勒上小學的地方,他的母校內也豎有譴責其反人類罪行的告示牌。
目前這棟建築前也立著一塊石碑,碑面刻有文字「百萬死者告誡我們,為了和平、自由與民主,永不再有法西斯主義。」。該石碑石材取自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Mauthausen Concentration Camp),毛特豪森與鄰近的古森(Gusen)是納粹最大的集中營,專家估計二次大戰期間至少有12萬至32萬的人喪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