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制度下的血汗真相:急重症加成給付1天100元 「傳出去笑死人」

2016-10-21 08:00

? 人氣

台大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說,DRGs「同病同酬」的給付邏輯無異變相鼓勵醫院及醫師,把急重症病人視為避之唯恐不急的「賠錢貨」。(資料照,翁俊翹攝)

台大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說,DRGs「同病同酬」的給付邏輯無異變相鼓勵醫院及醫師,把急重症病人視為避之唯恐不急的「賠錢貨」。(資料照,翁俊翹攝)

「國內多數醫師都很有使命感,也能體認民眾對白袍神聖價值的期許,但這不代表醫德兩個字就能無限上綱!」台大婦產部產科主任、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徐明洸表示,台大醫療團隊此次救人故事意外擦出與疾病診斷關聯群(DRGs)的戰火,只是再度凸顯健保給付制度的不公,無奈任憑醫界喊破喉嚨,健保就是不肯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徐明洸說,姑且不論DRGs「同病同酬」的給付思維與邏輯無異變相鼓勵醫院及醫師,把特別耗費醫療人力及物力成本的急重症病人視為避之唯恐不急的「賠錢貨」;回頭檢視健保最基本的給付點值,目前醫院申報1點,健保只給0.8到0.9元,就是個不合常理的大問題。 

「賠錢生意沒人做」 DRGs給付反其道而行

他說,醫療的價值在於拯救生命,但就連3歲的孩子都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的道理。而DRGs的給付邏輯卻恰恰相反,其所謂的「防弊」機制,先入為主地認定醫院及醫師會浪費資源、浮報費用;在此前提下,花費愈多醫療成本者,就應該被「懲罰」。然而這麼做不但低估了疾病的複雜性,更將使「醫療有價、生命無價」的崇高理念,從醫療的圭臬淪落至敝屣。 

本身也是婦產科醫師的立委林靜儀也說,雖然在醫界極力爭取下,植入性胎盤等產科大出血已被排除在DRGs之外,但為了這類急重症「待命」(standby)的醫事人力,至今在健保給付上仍是一毛錢都沒有。

20160614-立法院.立委.林靜儀.(陳明仁攝)
立委林靜儀為醫師抱屈表示,為了急重症「待命」(standby)的醫事人力,至今在健保給付上仍是一毛錢都沒有。(資料照,陳明仁攝)

健保不給付 待命醫事人力等於做義工

換言之,健保署官員所說的「植入性胎盤大出血早已改為實支實付,醫院及醫師都不可能賠錢」,是假設這個產婦不幸如主治醫師事前所料,在術中發生了嚴重的大出血,導致產科以外專長止血的放射科甚至血管外科團隊全須上陣救援,才能實支實付,否則,所謂的待命就只是純粹的情義相挺。

至於官員質疑醫師為何一開始就要考慮使用昂貴的自費止血醫材?林靜儀更是沒好氣地說,醫師在醫療現場就好比在與死神拔河的將士,而一名將士上戰場前,當然要盤點自己有多少武器;因此,醫師施景中必須提前準備,並確保一旦健保給付的基本止血工具無法應付患者的大出血時,手邊即刻有更好、更有用的醫療 武器可以派上用場,「難道面對手槍打得死的敵人,醫師會考慮用大炮嗎?」

引進國外制度只做「半套」 醫師診察費被壓縮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則說,他認同DRGs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國外經驗顯示,除了方便管理,DRGs也有助督促醫院管理者窮盡全力避免不必要的住院及檢查等醫療成本浪費。偏偏台灣引進的DRGs制度卻只有人家的「半套」,即健保核定費用時,並未比照國外先把醫師費獨立出來,以致於醫院一旦節省其他醫療成本不成,便壓縮醫師的診察費,「長期血汗下來,會有哪個急重症醫師不跳腳?」 

20161020-SMG0045-006-天如專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馬偕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取自黃閔照臉書)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台灣引進的DRGs制度只有國外的「半套」,導致醫師的診察費被壓縮。(取自黃閔照臉書)

徐明洸強調,以台大婦產部收治的病例來看,至少有3成以上屬於急重症,「同樣是生產,來台大生產的產婦不但常見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甚至還有罹患血癌、曾接受腎臟移植、做過血管支架的女性患者來生小孩…」肩負產婦及胎兒兩條寶貴生命,主治醫師壓力之大,不言可喻。

徐明洸說,健保現行對部分急重症雖設有加成給付,但平均1天只有100元,這種事傳出去都會笑死人!他認為,以施景中此次收治的植入性胎盤產婦個案為例,健保甚至應訂定收治轉院患者獎勵金1萬元,再加上每日至少3000到5000元不等的加成給付,才能展現對醫院及醫師積極處置急重症患者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