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應成為印太戰略的中心,因為南亞就位於該區域中間」,首次造訪台灣的印度前國安顧問梅農7日表示,印度總理莫迪在2018年香格里拉對話上,已經表明印度的印太戰略,即維持開放、包容的印太區域,直言與中國是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長遠來看,沒有理由靠向特定一邊」。他也說,印度與台灣雙邊互動逐年增加,主要是雙方人民需求,中國與美國並非主要影響因素。
出身外交世家 感動台灣年輕人仍欣賞古物
已經70歲的梅農(Shivshankar Menon)在印度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時期擔任國安顧問4年多,在這之前出任印度外交部常次(Foreign Secretary)及駐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中國、以色列等國大使。他來自外交世家,他的叔叔也曾當過印度駐中大使,祖父是首任印度外交部常次,父親則出任過印度駐南斯拉夫大使。
梅農23歲就成為職業外交官,他與媒體會談時稱,大學就開始學中文,想去中國看看而成為外交官,不過他的中文是台灣人教授,因為所就讀的德里大學剛好創設中文系,當時6名中文教師有3人來自台灣。被問及對台灣的印象,梅農表示,他自己主修歷史,發現仍有許多年輕人去參觀故宮,「對這印象深刻且很感動」。
台印關係發展 中國非主要影響因素
「現有台灣有超過2000名印度學生」,梅農以留學生人數為例,強調印度與台灣關係穩定成長,這點凸顯台灣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是成功舉措,而在教育合作方面,已經不再侷限於語言、文化,還能在其他領域發展更多,「這些都還在起步階段」。不過台灣外交處境特殊,中國都會從中阻擾,對此梅農強調,台印關係奠基於雙邊人民的需求,中國或美國都不是主要影響因素。
而他出使中國期間,剛好是中國和平崛起階段,梅農回應,中國崛起確實會對區域帶來一定影響,「但如何維持和平才是主要問題」,因為中國崛起時,同時還有其他國家崛起;而該區域已成為核武化最劇烈的地方,從以色列到北韓都有核武,加大嚇阻破壞區域的效力;加上區域內主要大國都忙於內部轉型、改革,為區域帶來新的平衡模式。
印度自己的印太戰略 沒必要選邊站
不過梅農坦言,目前有看到令人擔憂的因素,很多國家變得更加極權專制,使得外交上的談判、協商更難達成,且區域內並非只有美國對抗中國崛起,還有其他國家也在反制中國,「很難確切預言是否會陷入危機或維持和平,我對這問題也很感興趣」。回到印太戰略,梅農認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時期就有提出此戰略,只是不像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一樣,強化中美對抗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