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潤生觀點:「局」與「勢」交錯-台灣當如何選擇?

2019-10-15 07:10

? 人氣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民調顯示,總統大選部分,無論是國民黨韓國瑜和民進黨蔡英文的藍綠大戰,或是台灣民眾黨柯文哲若宣布參選所形成的「三腳督|對決,最終都會由蔡英文贏得勝選。(資料照,盧逸峰、郭晉瑋、林瑞慶攝/風傳媒合成)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民調顯示,總統大選部分,無論是國民黨韓國瑜和民進黨蔡英文的藍綠大戰,或是台灣民眾黨柯文哲若宣布參選所形成的「三腳督|對決,最終都會由蔡英文贏得勝選。(資料照,盧逸峰、郭晉瑋、林瑞慶攝/風傳媒合成)

距離二0二0年元月大選,僅剩三個月,各路候選人也紛紛就位。不論選民喜歡與否,明年一月就要由這些候選人中產生「中華民國」下一任的領導人;雖然候選人都各有其優劣點,但作為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就是「領導統御」的能力與對「局」與「勢」的洞察和決斷力。這兩項特質是超越黨派和意識形態範疇的,但卻關係台灣未來幾十年可能的走向。筆者今年相繼在各大網媒上,發表「台灣的失落、延宕、再起」、「 中華民國到底得罪了誰?」與「國破山河在,台灣今後怎麼辦?」等文,今再從目前世界「局」與「勢」的角度,看台灣未來所應選擇的途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若以公正的「觀大局」、「察趨勢」而言,領導者必須摒除個人的歷史包袱,用冷靜、無私的銳利眼光,看清「台灣」從前走過的路,與現今世界客觀的環境。 何以要先回顧過去的來時路?就是為要避免走寃枉路,以致延宕或曠費時日;為何要客觀深層分析現今世界局勢?實冀能為台灣訂定確實可行的行動方案。綜觀今日台灣內部情勢,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極其嚴重撕裂的社會,是否能承受並應付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答案顯然是「不能」。這實在是這次大選一個極其 嚴肅的課題,因為事關「中華民國」的存續。回顧既往,是要正本清源,回歸血緣、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在此氛圍的薰陶下,重新塑造「中華民族」的形象,並堅實「中華民國」的凝聚力,期能再整旗鼓,因應外力的挑戰,這項任務該是下任政府施政中的首要行動,重中之重、不言而喻。

一任四年的期限是極其短暫, 而此項任務必須具有長期不可更換的制度與法律設計,不能因任何個人或黨派更替,而改變此一國之根本大計。若讀者熟悉以色列人的歷史,讀過聖經中的「出埃及記」及「民數記」,就明白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進入迦南地前(也就是耶和華神應許以色列民的美地,今日的巴勒斯坦), 他們在曠野(今日的西奈半島)流浪漂泊約四十年。這四十年中,以色列人在做什麼?就是藉著更換飲食、 建立新的文化及生活習慣,讓這個民族重新被構成;除能應付各樣天然環境的險峻外(西奈半島這一大而可畏的曠野,無糧食、無飲水、無牧草,除了天與地, 行走還是行走),更要預備好做一個真正過河的民族(希伯來人),藉著爭戰、進入迦南地,並據有該地。

同樣,若台灣期盼未來能立足於世界,在各式各樣的挑戰中,嬴得一席之地,也必須是一個重新被構成的新族類;他們應是「中華民族」的卓越延續,但又不同於古老守舊且被扭曲的中華民族。正如以色列人,在渡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已完全有別於出埃及時的樣式,即便他們仍被稱為以色列人。台灣若不經過此更換飲食、重新構成的過程,其他的施政不過是「為自己鑿出破裂不可存水的池子」,徒勞而無功。正如國民政府遷台數十年後,其中不無所謂的中興時期(如自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九五年),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具舉世傲人的經濟、民主、自由、民權等榮景,但可惜至終仍是落得一場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