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沒有雙方共同簽署的書面文字,只靠口頭與書函達成協議。1991年至1992年兩岸的交涉往來,最後在海協會副秘書長孫亞夫致電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表示「貴會建議採用貴我兩會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我們經研究後,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大致算是暫告一段落。
五、 是為了兩岸事務性商談而做的暫行的、模糊的、求同存異的安排,但其本質與政治脫不了干係。換言之,關於「九二共識」的兩岸協商,給了當時的兩岸政府下台階,讓兩岸的公權力機關得以和平談判,政治爭議則暫時盡量按下不表。
六、 當這個名詞被同意可以保持模糊彈性時,便開始發揮正向作用;如果不被同意,則至少官方關係會倒退。
「九二共識」原本只是當時即將下台的國民黨政府基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所創造的兩岸關係政治語言或主張,不僅不為民進黨所接受,一開始也不是中共樂見的政治概念;後來逐漸為胡錦濤主政下的中共當局所接受且納入共黨正式文件中,但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卻從想要變相接受,逐漸演變成第一任任期後半的堅決反對,並且聲稱「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只有國民黨從一而終沒有改變過。
兩岸三黨的「九二共識」
2005年4月,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赴北京進行「破冰之旅」,會後的新聞公報中顯示,連戰與當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均同意透過「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在「求同存異」下得以「和平發展」,公報中沒有「一個中國」也不見「各自表述」。這標誌著「九二共識」對於兩岸關係的包容力與修補力,而且在馬英九於2008年5月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之後獲得了確認(包括得以於2015年11月於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必須指出的是,從李登輝時代起,一直到現在,國民黨和中共也始終沒有就「一個中國的原則」達成共識。
2012年11月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俗稱「十八大」),胡錦濤的政治報告首度納入「九二共識」一詞。報告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共當局的國家統一的方針,「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
2017年10月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的政治報告則4度提及「九二共識」,例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加強兩岸經文交流合作,又如「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
2017年的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其實是對當時執政一年多的蔡政府喊話,仍未放棄與蔡政府在「九二共識」下進行對話。根據當時各方面的資訊研判,中共當局似乎已經暗示了,只要蔡政府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便可以其他符合前述做法的政治語彙或基礎推動兩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