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國總統大選》從希拉蕊到財團演講 看華盛頓說客與政客的金權交易

2016-11-07 16:00

? 人氣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與華爾街的關係一直為人詬病。(美聯社)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與華爾街的關係一直為人詬病。(美聯社)

美國總統選舉三次電視辯論結束後,兩位總統候選人共同出席一場慈善晚宴,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發言中諷刺:「這是希拉蕊首次對商界領導人聚會演講不收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則自嘲不收費是「特殊優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美國總統大選 風傳媒特別報導專頁」

希拉蕊與華爾街的關係一直為人詬病,他為華爾街財團演講,一場動輒收取百萬演講費已不是秘密,爆料網站維基解密日前也才公開的她在高盛集團的三篇演講稿。

究竟希拉蕊能不能順利入主白宮?(美聯社)
究竟希拉蕊能不能順利入主白宮?(美聯社)

在美國權力圈中,高官卸任後演講天價收費不過是個「小兒科」,背後隱藏的權力與金錢交易早已根深蒂固,利益輸送如「旋轉門」一樣自然。在西方,只有極少的愚蠢政客才會直接受賄拿錢,例如70年代的美國副總統阿格紐(Spiro Agnew)因被控受賄而辭職,而絕大部分政客都採取間接方式獲利。

一種方法是透過「白手套」,讓權錢交易更加隱晦。例如小布希的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就曾被媒體爆料,協助美國哈里伯頓(Halliburton)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拿到訂單,他在擔任副總統前一直都是該公司總裁;希拉蕊則是在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國務院為柯林頓基金會捐款者提供便利。

另一種方法則是採取類似「延後付款」的方式達到權錢交易。也就是政客在職時不收錢,但一旦離職就可轉去企業或利益集團任職,謀取好處。這種現像被歐美民眾稱之為「權力旋轉門」。

政客為退休鋪路  恐影響政治決策

在歐洲,近年來最典型的「旋轉門」有兩例:一是德國前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在卸任後數週,就擔任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高級主管,而他在任期間就曾極力推動俄國向德國輸出天然氣;第二是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前主席巴洛索(Jose Manuel Barroso)在今年7月加入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令歐洲輿論嘩然。

美國最高權力中樞──白宮(AP)
美國最高權力中樞──白宮(AP)

在美國,「權力旋轉門」現象更是屢見不鮮。許多官員們在仕途和從商之間不斷轉換,企業高薪便是對其當政期間「努力」工作的回報,或者乾脆將自己人安插到政府部門。還有的政客離職後「下海」開顧問公司,提供「戰略性建議」。例如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國防部長科恩(William Cohen)離職兩天就創立了顧問公司,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前白宮辦公廳主任等也都步其後塵。《紐約時報》指出,他們巧妙地為華盛頓政府部門與利益集團牽線搭橋,出售「走後門、打通關的本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