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昕認為,許多政策跨領域關連,隻字片語難以一下說清,加上韓國瑜受訪時時間有限,被放大檢視、斷章取義時常發生,不是張善政在「善後」、補救,「相信當所有政策公布,能對比參考後,就能減少誤解。」
韓陣營目標10月底公布全部政見 小組會議張善政全程參與
據了解,國政顧問團目前24個小組中,幾乎都已各開過7至8次會議,政策也在收斂階段,但跨領域的政策需要跨組討論,如青年政策就與生育、教育有關;涉及到預算的,也要與財政小組討論。
黃曼昕說,規劃目標是10月底之前能把全部政見公布在「集智台灣」網站,但時間緊湊,較晚公布的政策,未必都能像先前開專場直播或記者會,但接下來搭配韓國瑜行程,包含張善政、副總召杜紫軍、顧問團成員學者,也都會到各地宣講。
那麼,怎樣讓政策呈現不要硬邦邦,每領域政策又如何定案?黃曼昕稱,每個小組定期開會,地點多在信義路的善科教育基金會,張善政幾乎都每場出席,最終各小組的政策,再濃縮為1至2頁的A4內容定稿,力求白話簡潔,讓民眾一看就懂。
韓國瑜講話前有和顧問團先討論過嗎?
至於先前韓國瑜在高雄市政府中午休息時的國政直播,則是張辦先把討論出的政見傳給高雄,直播前半小時,顧問團再跟韓國瑜討論,直播後再開記者會回應提問。直播前韓國瑜也會與學者討論呈現方式,提議「我這樣講好不好」,黃曼昕說,有時韓以自身經驗、身邊朋友的例子出發,更能打動民心。
因此先前有名嘴說「韓國瑜跟顧問團成員談了4分鐘就坐不住」,黃也澄清說「那根本是胡說八道!」除了直播前的討論,韓沒有參與跟學者的前置會議,何來「只坐4分鐘」?且直播前後的近2小時過程中也都互動如常,「他(韓)都跟我們還有院長在一起,都沒有走掉啊,市長不是那麼沒有禮貌的人啊!」
除了顧問團規劃政見,韓國瑜在下鄉時也會接收到當地農、漁民的陳情意見;在與民眾座談後,各種反饋也會提供給張善政,請顧問團修改政見或提出解方,成為雙向強化的循環。
更重要的,並非政策公布了就完事。黃曼昕說,像兩岸小組開會次組特別多,還討論香港反送中、陳同佳事件,由於時事持續發生,他們也要提供論述「子彈」給張善政與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立以來,最多一天基金會裡要開到3次會議,即便每場都抓2小時,對幾乎全程參與的張善政來說,主持工作也是規模不小,但要如何讓端出的「牛肉」不被口水淹沒,為韓「順利上菜」,也成為張善政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