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科技部為了推動生醫產業,修改科技基本法、生技新藥條例,目前在科技法學界看法兩極,尤其在浩鼎事件後,生醫產業大股東產學兩棲、利益迴避問題更浮上檯面。
楊弘敦表示,生醫產業推動方案的法規鬆綁,就是提供「誘因」為讓科研成果倒入創新產業,「有誘因,就會有利益迴避與利益輸送問題,因此科技部已訂定科研成果歸屬運用辦法,讓技轉規範更明確」,楊表示,上述運用辦法是行政指引,包括中研院各大學也據此制定內部規範,例如公立大學主管可以到新創公司擔任董事,科技部未來會針對科研計畫,定期檢視其研發成果,對於新創公司管理會有非常嚴謹辦法。
鄰近國家爭取生技主導權,我面臨外在威脅
蔡少正表示,台灣生技業目前除面臨問題法規問題外,目前也面臨外在威脅,鄰近國家目前都在爭取生技主導權,「這是我們要積極扶植新創產業的原因」,蔡強調,區域技轉中心的成立,就是希望串聯台灣在地生技聚落,讓廠商就近利用周遭的學校研發能量。
蔡表示,目前台灣在科研方面,雖然已成立很多中心,但能量不夠整合,因此生醫創新方案希望由上而下,各個學校以科技部園區,整合鄰近相關研發,透過商品化中心,推動最後一哩路,形成一條龍式的推展,將南港、竹北、台中、台南、高雄等生醫醫材聚落連結,形成生醫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