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爆冷門」當選,由於川普選前曾不斷表達反對國際貿易等鎖國立場,外界預估接下來各國對美、甚至是全球貿易都將因此受影響。國發會主委陳添枝10日出席歐洲商會白皮書發表會時表示,區域型貿易協議短期看來推動困難,政府一定要在多邊協議如WTO或雙邊FTA努力。
昨日美國大選開票時,國發會原訂要對外發表新任美國總統對國際經貿情勢影響的看法,後卻臨時取消,另一邊經濟部也表示將全權交由外交部對外發言,引發外界猜測。陳添枝今表示,行政院已請各部會提出影響評估,今天晚上就會將報告送給行政院長林全。他強調,原本台灣寄望的區域性協定短期內看來不易推動,因此一定要在多邊或雙邊談判中努力,因應美國改變對外關係的新局面。
陳添枝也認為,共和黨一向比較支持自由貿易,川普的立場則比較不明,但現在美國眾參議院都由共和黨拿下多數,未來總統和國會間還有協調空間,因此台灣「也沒有完全放棄希望。」至於經濟政策部分,陳添枝表示,川普提出的主張大家還不知道如何落實,因此在政策上還有不確定性,待政策方向提出後不安定性應該就會消除。
經濟部長李世光上午赴立院經委會預算審查時也表示,未來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推動的確比較困難,但由於美國仍是台灣第2大貿易夥伴、第3大出口市場及第3大進口來源國,經濟部還是會持續推動與美合作,提升經貿關係。下午李世光主持APEC部長會議行前記者會時再被問及此事,也強調台美經貿合作已10多年,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去年也已談完,「不覺得這件事會因為美國總統換人而有極大變化。」
至於川普上任後可能加強發展在地供應鏈、是否會對台廠造成影響,李世光則認為,製造業要返回美國生產牽涉更多先進技術,其中所需設備、複合材料等都是台灣智慧機械供應強項,因此應更有可能因川普上台而打入產應供應鏈。此外,台灣製造業和美國產業互動密切,如過去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蘋果公司在美發展供應鏈時,廠商的多數設備即是選用台灣工具機業者的產品,接下來一定也能在半導體業的帶動下與美國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