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莫讓黑韓選舉操作成為移工融入主流社會的逆流

2019-11-07 06:0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市長(見圖)捲入所謂疑似「歧視移工」的言論。(資料照,顏麟宇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市長(見圖)捲入所謂疑似「歧視移工」的言論。(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一兩天佔盡各大報紙版面與輿論場域的政治議題,即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市長捲入所謂疑似「歧視移工」的言論。韓市長因為業者相關提問所被動提及移工休閒區設置,被別有用心操作成欲「反人權地透過專區集中管理休假的移工」。敝人欲藉本短文警示:針對這個議題的惡質政治操作,不僅讓移工在台灣社會的待遇雪上加霜,甚至疑為成熟「黑韓產業鏈」典型示範,期待訴諸選民理性公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韓市長在4日的南投傾聽之旅中,有業者提到由於假日「外勞」不管去哪都影響周遭,不單當地工業區的「外勞」,甚至其他地方的也會跑到這裡,「這會破壞當地的鄰居感情」,當地里長也因此週末不得閒,故建議是否設置「專業區」給「外勞」休閒,例如透過當地墓地活化,設立休閒綜合區。韓市長的答覆約略為:如果地方政府提報、立委也支持,中央願意來研究。韓市長並且進一步提到對移工休閒需求未能被滿足的現況了解,提及目前移工聚集熱點多為交通要衝,例如台北與台中火車站,因此是可以考量休閒區設置,「這是符合人權」。

還原當下對話情境,吾人可看出韓市長的「委婉」。這是傾聽之旅而非政治辯論;參選人來到現場是尋求支持而非政策或價值之辯。市長的回應主軸尊重地方政府民意決策,並扣緊「滿足移工需求」與「重視人權」,試圖委婉扭轉業者發言中所折射出當前為數不少國人對移工的不恰當預設與偏見,表達自身認識到移工目前休閒區不足的窘境,並以「人權價值」的強調,事實上是間接軟性地、不讓發言者感到受辱地教育了業者與公眾。然而,有心人士透過其後記者提問開始衍生的一系列政治渲染,將業者發言的價值預設與態度強塞到韓市長的嘴中,並強將「集中管理」一詞扣到市長頭上,此舉不僅未能矯正當前台灣社會對移工顯性與隱性的歧視,反而進一步增加移工融入社會的困難度。

20190609-印尼移工出席台北開齋節活動。(盧逸峰攝)
20190609-印尼移工出席台北開齋節活動。(資料照,盧逸峰攝)

移工在台灣的社會融入仍然是條漫長道路。從「外勞」到「移工」的詞彙改變是一個重要宣示意義,但遠遠不夠。遠離家鄉來台工作的勞工,過去統稱「外勞」(foreign workers)。所謂的外勞就字面而言是中性的,也適用泛稱的「白領」或「藍領」,但使用多年後,中性字詞承載過多負面指涉與價值判斷(特別是「藍領」部份),民間團體倡議應該以「移工」(migrant workers)替代,今年5月3日,移民署從善如流更名(這點敝人給予肯定),不過,字彙的替代只能改變一時,如果沒有積極矯正不斷供給字詞負荷的不道德指涉與價值意涵來源、背後更廣大的歧視與偏見背景,恐怕「移工」日後的再改名也是意料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