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SSCI是學術品質的保證?還是學術舞弊的掩護?

2016-12-01 06:40

? 人氣

郭明良為論文造假風波請辭台大教職。(取自高醫官網)

郭明良為論文造假風波請辭台大教職。(取自高醫官網)

現代社會制度走向科學化與理性化,這是潮流,也是宿命。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 1864-1920)點明: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社會的特徵是追求效率(efficiency)、追求效果(effectivity)與進行控制(control)。以上是當前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教育行政的內涵,控制工具與鞭策指標是:業績、市佔率、知名度、發表篇數、影響係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學術機構競逐於SCI、SSCI、TSSCI的積點,或是豪氣吹噓「產學合作計畫」金額規模,或是向公民營機構跪求施捨服務顧問等頭銜證書。雖然,這些制度或文化的爭議不斷,卻是客觀指標,我們似乎只能繼續走下去。「西洋」騷味濃郁的SCI或SSCI更是被大部份臺灣學者猛烈吸吮,既要狼吞虎嚥SSCI,也要細嚼慢嚥SSCI,希望藉此噴發濃烈洋味,閃爍西方光彩,獎助升等,更要為所屬大學增添榮耀。

圖一:部分SCI期刊影響係數。涵蓋影響係數排行前十六項。(作者提供)
圖一:部分SCI期刊影響係數。涵蓋影響係數排行前十六項。(作者提供)

全球醫生透過論文交換腦力激盪,可能拯救千萬人性命

我在「同樣是Doctors頭銜,但這種Ph. D.升等論文讓M.D.們情何以堪?」文章中,說明國際學術環境營造的氛圍是所有醫生(醫學士、碩士、博士)都要腦力激盪,在治療病人、討論病情、閱讀醫學新知的過程中,希望醫師可以擠壓出新的資訊。一個小小的線索,透過分享與持續發展,或許可以拯救千萬人的性命。所以,學術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是醫學,導致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s)最高的期刊幾乎全然屬於醫學領域,如圖一所示。

醫學論文作者範圍最多,論文數量也最多,違反學術倫理的數目當然也就最多。很不幸的是,當前的學者、媒體、國會議員競逐於叮咬醫學界,藉此搶佔媒體版面。

臺灣大學研究團隊的涉及造假案,從被公開質疑,到作者回應、調查、主動提出撤除論文,僅花去一星期時間。就我所知,這是世界紀錄,因此PubPeer的評論者與網友給予正面肯定。這個果敢決定為全世界省下太多、太大的社會成本,尤其是豎立一個未來相似案件的處理程序典範。

圖二:SSCI期刊影響係數前二十之期刊。圖像是羅洛伊德。(作者提供)
圖二:SSCI期刊影響係數前二十之期刊。圖像是羅洛伊德。(作者提供)

SSCI影響係數排行也是心理、精神、公共衛生掛帥

我是社會科學從業人員,因此我「既要狼吞虎嚥SSCI,也要細嚼慢嚥SSCI,希望藉此噴發濃烈洋味…。」SSCI是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圖二陳列影響係數排行前十七的SSCI期刊。除了第十三是屬於管理學領域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其他期刊屬於心理(psychology)、精神病學(psychiatry)或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領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