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日前研議降低空污預警標準,(擬將PM2.5從71微克降為48微克/立方公尺)。空保處指出,當空污品質達此預警時…,會通知當地教育局(處)聯繫所轄學校及幼兒園,加強校園防護宣導且減少戶外活動,高中以下學校可懸掛空污旗幟對學聲做出警訊。
『不要為了倒掉洗澡水,把嬰兒都倒掉了!』(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
成長中學童每日從事戶外體能活動,有不勝枚舉的身心優點,甚至對成人後健康狀態有正面長遠的關鍵影響。環保署日前研議降低空污警示標準,要學校在PM2.5達48微克升「空污旗」並宣導學童避免戶外活動,有縣市製作數萬個口罩,陸續發送給學童。
事實上,這是感覺良好,卻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作法。
2014年,美國環保署與疾病管制局(EPA & CDC)合作研擬了『關於學校空污旗體育活動指引』(Physical Activity Guidance Associated with the School Flag Program)[1] ,開宗明義說該指引的目標是:『促進孩子的體能活動』( Goal: Keep kids active)。這跟台灣當前以升空污旗,阻止學生戶外運動的想法剛好完全相反。環保署計畫在PM2.5濃度達48微克時,就要校方警示學童減少戶外活動,美國EPA跟CDC的建議是,即使空污指標AQI達101-150(即PM2.5 三小時平均濃度達89-138 微克/立方公尺),升空污橘旗,但學生依然可正常從事戶外體育活動及正常下課活動(如附圖),只有長時間鍛鍊的專業運動員,建議在長時間運動訓練下有較多的休息時間。
美國EPA跟CDC建議,即使PM2達89 微克/立方公尺,在空污橘色旗下,一般學生依然可從事戶外體育與正常下課活動。(除非已經有健康問題如氣喘與心肺呼吸道疾病的學生,需注意其身體狀況) 。
除了此美國CDC與EPA的準則,最新幾個針對不同空氣品質水平下,進行體能活動的研究也顯示,以接近台灣PM2.5年均(23微克)的空氣品質來說,在戶外從事運動,即便是耗費心肺功能的跑步,其健康益處遠勝過在此空氣品質運動下的健康風險。甚至當PM2.5 濃度超過100(高於台灣紫爆點71微克/立方公尺),也只在騎單車超過1.5小時或健走超過十小時後,空污健康風險才開始高於戶外運動的健康益處。僅有一些超高空污城市(如中國與印度的一些城市PM2.5 達2-300甚至以上),戶外體能活動如快走,需限制在30分鐘內[1]。 2016最新一篇,由筆者過去曾合作,進行跨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研究的美國南加大教授Jonathan Samet- 國際知名的菸害、空污與癌症研究權威,(Samet教授是世衛國際癌症研究院出版的『空污與癌症』專書的總編輯之一。其在2016年國際預防醫學雜誌一篇文章:『如果以騎單車通勤取代開車,幾乎無論在何種空污水平下,其帶來的健康的好處,都還超過開車上下班』。換言之,即當今全球大氣品質下運動帶來的健康好處,幾乎總是勝過因空污的健康影響(Active transport: Exercise trumps air pollution, almost always. Preventive Medicine, 2016)[1]。美國的一研究還發現,室內與戶外PM2.5濃度大致相當,在香港的研究,室內PM2.5還比戶外高(可能因為吸菸或燒香等),室內為57ug/m3而戶外為44ug/m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