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一年產4000個博士 企業只聘1300個 教育部將依業界需求調控

2016-12-07 20:30

? 人氣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談博士出路問題。(顏麟宇攝)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談博士出路問題。(顏麟宇攝)

台灣廣設大學研究所,已導致博士生畢業後求職無門,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今天在全國科技會議上表示,台灣一年約有4000名博士畢業生,但企業的博士生需求僅1300名,為了讓科研人才有多元出路,教育部未來博士招生名額將朝向市場需求進行適配調整,從「量」管控並兼顧不同領域需求,科技部方面則將透過創新產學合作,引流博士後人才至業界服務,提供企業聘僱博士研發人才誘因,要求企業研發部門需一定比例聘僱博士級人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教育部與中研院今天同時為科研人才請命,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台灣近年來受限於國家財政,基礎研究占總體科技預算比率逐年下降,從2009年的10.36%,降至2014年的8.98%,國家科研預算不足,讓年輕高階人才取得博士學位後,身陷就業與研究夾縫,造成學非所用情況。

中研院長廖俊智:台灣應該增加基礎研究投資

廖俊智表示,目前台灣每年博士班畢業人數4000人,但大專院校教師屆齡退休人數今年僅668人,為了解決流浪博士的問題,政府應該增加基礎研究投資,「投資基礎研究,並非廣設研究所,而是增加總體科研經費,藉以刺激研究輔助產業,並培養專業研究人員。」

廖表示,政府推動基礎研究,是要帶動國家經濟轉型,解決5至10年後的問題,政府必須要有長期的預算規劃,基礎研究才可以生生不息,才能造就高獲利的創新產業。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未來將面臨研究人才從何而來的問題,即便訓練這麼多碩博士,畢業後就業問題若沒有解決,談科研也只是曇花一現。

陳良基表示,博士級人才代表國家知識創新的前景,為了推動經濟轉型,教育部將推動數位人才培育方案,培養具備軟硬整合的跨域人才,首先,政府將透過人才需求調查,了解產業界職能基準要求,未來博士招生名額將依據市場需求進行適配調整,並且鼓勵企業提供員工帶職帶薪或留職停薪的修讀博士班方案。

陳良基:由各部會所屬研究法人進駐校園帶動產學研究

其次,教育部將推動「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試辦畫」,由各部會所屬研究法人進駐校園帶動產學研究,產業界則建議政府擴大研發替代役名額,大型企業如設有研發部門者,應有一定比率聘僱博士級人才,學界則建議教育部透過評鑑制度,打破系所藩籬培養跨域人才。

另外,針對目前職場相對冷門的人文系所博士生,陳良基表示,未來國家將以「前瞻人文研究」提供人文系所畢業生研究機會。

陳良基表示,為了鼓勵企業提供技職科大體系「創新技術學程」,政府未來將協助企業建構客製化、模組化的產學合作學程,鼓勵企業到大學設立產業學院,提供客製化人才訓練,透過企業高階經理人可以進入學校擔任業師,帶動學校創新與創業動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