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電影除了《返校》都沒破億 李烈揭為何「培養監製人才」最重要

2019-11-25 15:27

? 人氣

20190910-《返校》劇照,王淨飾演方芮欣。(影一製作提供)
李烈說,《返校》宣傳只做1個半月,大家覺得宣傳期很長,是因為宣傳得鋪天蓋地。圖為《返校》劇照。(資料照,影一製作提供)

李烈也提到,《返校》當初每個投資人都問,中國能上映嗎?她說不能,這部片一開始就沒把中國當成市場,投資人聽到這樣就走了,大家都不覺得可以走出去,所以培養監製人才很重要,也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台灣電影不能再走導演制,一定要監製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電影教育」效果驚人?她從法國經驗看台灣缺口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則以基金會執行青少年影像教育經驗談到,法國每年透過文化部跟教育部,把學生帶到獨立電影院去,機制是學生付一部分,片商、戲院要吸收一部分,在商業底下透過教育活動,支撐起多樣化的媒體產製可能性,而且看到法國的教材很豐富,這是台灣欠缺的缺口,她指出像以前老師教課,都會說《囧男孩》主題是隔代教養,接著就開始講隔代教養,就跟電影無關了,但應該要跟電影更緊密銜接,才能引起學生興趣。

冷彬提到,108課綱今年上路,這在教育現場是很大的命題,從工業生產線人才的教育,變成訓練主導人才的教育,電影教育這時候產生驚人效果,一部電影從議題面到製作面的跨域很大的,可以跟公民、歷史、藝術、科技老師談不同的東西,108課綱包含人權、性別、環境、海洋等素養,「我們有很多影像可以對應」,人權以前用的是《悲情城市》、《超級大國民》,現在《返校》之後,終於有新影片可以回應台灣的過去。

20191125-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25日舉辦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出席。(NMEA提供)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見圖)談到,看到法國的教材很豐富,她認為這是台灣欠缺的缺口。(NMEA提供)

但冷彬也談到,發展課程的過程中,很大困境是在國小階段,台灣真的幫兒童、青少年做的影像太少,看資料有約8、9成的兒童影像,都是進口的,現在國小的影像教育很仰賴國外影片,「但一直給小孩看國外影像時,我們很難做文化認同、身分認同。」

冷彬說明,目前基金會也有開始兒童節目的人才孵育計畫,很多人說兒童是很大的市場,但台灣長久以來沒有人才、產業,要重新生產企劃時,也面臨很大缺口,她並呼籲,「我們想象力不夠豐富,常覺得兒童、青少年只能看這樣的東西。」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