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範金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與銀保監會今天公布起草「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當中規定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都要每年評估。
澎湃新聞報導,所謂系統重要性是指金融機構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覆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程度。
目前中國金融業總資產人民幣300兆(約新台幣1300兆),其中銀行業總資產268兆,在中國金融業總資產中比重達到89%。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均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今年5月,中國包商銀行因「嚴重信用風險」,遭中國監管機關接管,顯示中國銀行業隱藏的風險已愈來愈接近爆發,引起中國官方高度重視。中國許多銀行「大到不能倒」,一旦出事,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報導說,這次徵求意見稿,將是2018年11月27日中國央行與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後,首個落地的實施細則。
強化銀行監管,每年評估
中國央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識別並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有助於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競爭,有助於提高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切實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上述徵求意見稿中規定,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都在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範圍內,按5個流程,每年評估一次。
此外,對於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後續監管,銀保監會仍然負責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實施日常監管。而中國人民銀行從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出發,主導制訂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並視情況提出相應的附加監管要求。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