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建多功能垃圾發電廠,首爾街道安裝太陽能壓縮垃圾桶...解決垃圾問題,各國運用科技出妙招!

2019-11-29 09:00

? 人氣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垃圾發電廠「CopenHill」一年能將45萬噸廢棄物轉換成能源,足以供電3萬戶家庭與供熱7萬2000戶。(Kallerna@Wikipedia CC BY 4.0)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垃圾發電廠「CopenHill」一年能將45萬噸廢棄物轉換成能源,足以供電3萬戶家庭與供熱7萬2000戶。(Kallerna@Wikipedia CC BY 4.0)

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近7成人口居住在都市,而都市人口越多,卻也意味垃圾量將不斷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當前每日製造的垃圾總量,就能填滿一座埃及吉薩金字塔。面對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全球已有部分城市利用智能科技因應,不論是建造垃圾發電廠,或是在街道放置太陽能壓縮垃圾桶,都希望減輕丟棄垃圾引來的溫室效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現已有許多城市嘗試運用科技解決龐大的垃圾量,廢棄物處理市場也因此蓬勃發展。據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估,全球廢棄物處理市場的規模將從2017年的3310億美元(約合10兆1800億新台幣)成長至2025年的5300億美元(約合16兆3000億新台幣)。全球城市減排網絡「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固體廢棄物主任切佩達馬克斯(Ricardo Cepeda-Márquez)告訴CNN,立即應對垃圾問題的城市,長期看來有更有機會避免嚴峻的負面效應。

哥本哈根垃圾發電廠  高效供熱城內99%建築物

今年10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一座垃圾發電廠「CopenHill」(丹麥語:Amager Bakke)正式啟用。根據CNN報導,發電廠一年能將45萬噸廢棄物轉換成能源,足以供應3萬戶家庭用電,並為7萬2000戶供暖。除了發電外,這座發電廠兼具屋頂滑雪場與餐飲等休憩功能。

雖然發電廠在燃燒垃圾時仍會製造二氧化碳,不過當地政府計劃安裝系統來吸收焚化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儲存後再尋求商業用途。哥本哈根市長詹森(Frank Jensen)向CNN表示:「我們不將廢棄物倒進大型垃圾掩埋場,而是以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將廢棄物轉換成能源來供熱及發電。」透過開發原未使用的資源,幫助城市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高效率焚化垃圾能供熱給哥本哈根99%的建築物,因此我們能消除煤炭與石化污染。」詹森補充,這幫助哥本哈根實現在2025年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城市(carbon-neutral city)的目標。CNN指出,東非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中國深圳、越南河內等城市也正在實驗類似的廢棄物發電廠。

不過,切佩達馬克斯也警告,廢棄物發電廠科技有其限制:城市須已具備充足的基礎建設與有效的廢棄物處理系統,廢棄物發電廠才能永續經營。他表示,全球不少城市尚未擁有完善的廢棄物處理系統,卻想像用焚化爐或者其他將廢棄物轉為能源的設施,就能解決所有垃圾問題。「如果你的系統本身就有問題,科技也無法挽救。」

從垃圾丟棄到回收分類  各國運用智能監測幫助減量

相較於丹麥的大型垃圾發電廠,有些城市先從最基層的街道做起,引入人工智慧、自動化技術來分類回收物,或利用監測器幫助垃圾減量。CNN報導,新加坡與首爾已在街道安裝小型太陽能垃圾桶,桶內的壓縮機能增加垃圾填充量,當垃圾桶滿了,感應器就會提醒清潔員前去清理。

據科技產業觀察網站「Enterprise IoT market」報導,首爾市政府表示:「不同於傳統收集垃圾與回收物品的方式,我們使用「Ecube Labs」監控系統管理全市垃圾桶,不僅使垃圾收集成本降低了83%,還解決垃圾溢出的情形。」Ecube Labs是南韓智能垃圾桶及太陽能可攜式垃圾壓縮機的製造商。

挪威首都奧斯陸則是從2012年起規定,市民須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分類回收廢棄物,由垃圾車一次收走所有垃圾袋運至垃圾場,回收人員再以光學閱讀器偵測袋子顏色進行垃圾分類,正確率高達98%。奧斯陸政府宣稱,廢棄物分類率增加與大眾環保意識提升已帶來正面效果,每戶家庭垃圾量大幅減少,家庭垃圾回收率也從2004年的10%成長至2018年的37%。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