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統大選後,綠營執政至今已有半年多左右,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改革的路很漫長,不是一天或兩天,就可以全部到位,我欣賞8年後東山再起的綠營,也能理解這8年從在野黨的虎視眈眈,如今成為完全執政,這樣的堅強與勇氣。很多的政策改革接踵而來,電視一開新聞談到的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同性婚姻制度、青年對於低薪的抗議遊行、以及國民黨黨產的處理等,不經感嘆,政府容易把全部事情攤開,卻沒有能力收拾後果,處理效果也不彰,有著各種阻礙跟拖延還有敷衍,民主不就是要把話說清楚、改革不就是要讓民眾有著自知之明、話說現在的執政黨最會哄人民開心,政府跟民眾最沒有距離,選舉後到現在為什麼還有那個多不滿?
有疑惑的是為什麼要把勞資雙方的問題搬上檯面讓政府插手,難道政府要付每位員工薪水?如果勞資雙方沒有共識,是不是在政策上要有一些客觀跟彈性的限制條例,年金幾年後面臨破產,請問幾年後的推算,所有的配套措施是不是能實際一點?而不是空談完後,政府還是沒把問題解決,還是繼續領著人民納稅錢,執政完後把燙手芋交給下一個執政者,造成永遠停在未完成的答案卷。
另外青年的問題,非常了解臺灣青年面臨的焦慮與不安,最大問題不是青年沒有工作能力,而是雇主的剝削、壓榨,以及公司沒有未來發展空間跟人才流失,讀書時大家都很有衝進,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或父母期許的第一志願,出社會時大家反而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上課老師教得都是大眾知識,所謂大眾知識,是指學生什麼都要會,變成什麼都不精,出社會摸索期間,成了公司壓榨與剝削的對象,因為你什麼都不會,沒資格談薪資,這下可好了,年輕人感到挫敗,也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如何是好時,人才選擇外流;通才選擇繼續深造;至少術業有專攻,多讀點不用工作,還能不用馬上當兵,這是部分臺灣年輕人面對環境的不安所面對的結果。
在教育路上,年輕朋友是未來的希望,教育部能不能考量少子化的環境,讓臺灣的孩子能夠在市場更具競爭力,不要為了打響知名度而招生,或只是打著生育計畫的福利政策,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能否就少數知名或專科的大學,課程上有一些更專業的選擇跟訓練,讓學生畢業後不再茫然,也不再是大家看到街上所遇到的通才,幾年前3.8分考進大學的這些號稱奇葩學校,是否考慮轉型?
對於同性婚姻,性別平等的社會,兩性必須互相尊重,民主自由不是臺灣的精神價值所在嗎?為什麼就不能讓同性戀者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給予支持跟鼓勵,讓同性戀者也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權;而反對的民眾或團體,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反對理由或遭遇,如果大家以負面情緒看待,我想就連最基本的兩性尊重都達不到,還談什麼改革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