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的華爾街】美國品牌在中國拉警報!

2019-12-06 13:59

? 人氣

(圖/ Pexels)

(圖/ Pexels)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不只貿易戰》美國品牌在中國拉警報!

許多美國品牌耕耘中國市場多年,在這個「應許之地」他們賺得盆滿砵滿,但現在,它們可能得趕快準備衝刺下個有潛力的市場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華爾街日報指出,除了貿易戰等政治因素之外,本土品牌崛起、中國民眾經濟情況改變,都對美商影響力削減產生一定影響。例如中國本土品牌精進品質之餘也學會更全面的行銷手法,讓消費者認為選擇身份認同濃厚的本土品牌,其實和買外國品牌差不多。

再來,中國社會對於政治問題極為敏感,像近期NBA火箭隊以及日本運動品牌亞瑟士(Asics)的事件,分別導致中國官方與消費者抵制;其中亞瑟士為了保住中國市場,選擇公開道歉。最後,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消費者的負債比率逐漸提高,導致終端消費的成長日益緩慢。

美國企業為扭轉情勢頻頻出招,美國影業IMAX和本土品牌合作就是一種典型的嘗試,此外,美國零售品牌沃爾瑪(Walmart)深度在地化的策略,是另一種常見的策略。但在中美對抗的大氣候下,美商各施各法能見到多少效果,恐怕仍難太過樂觀!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撿便宜還是踩地雷?》敏感時刻「北水」為何熱捧港股?

(圖/ Pexels)
(圖/ Pexels)

香港從今年六月持續至今的反逃犯條例示威,確實讓社會撕裂、零售市況極為慘淡;但因此低迷的港股,反而加速引來資金買盤。將近200億美元被暱稱為「北水」的中國資金,持續流向香港股市。華爾街日報解讀,這除了反應中國投資人認為抗爭情勢應不會持久,另一方面也反應中國資金撿便宜的心態,顯示當前港股應該是被低估了。

根據港交所或恆生指數有限公司對港股預測,港股相對於A股報酬都比較低,換言之,同一家公司若在A股與港股雙掛牌,其A股估值較貴;因此不排除有些中國資金可能打算趁著這一波港股低迷期間,逢低買進有套利空間的雙掛牌股票,等待時機獲利了結。

當然,諸如騰訊、中國燃氣、領匯、匯豐銀行、長實等績優股,以及剛剛掛牌的阿里巴巴,這類標的既然內地股市從缺,又逢估值回落,確實也是「北水」逢低吸納的絕佳時機。

閱讀華爾街日報完整報導

外商不再夯》為什麼中國年輕人越來越不願進入外商上班?

「00後」出生的孩子,今年也已經滿18歲了,這群年輕人陸續進入社會,改寫了每個國家的勞動面貌。華爾街日報便指出,千禧世代中國人看待工作大不同於他們的父母、祖輩,而且本土企業提供不亞於外商的自由以及薪酬福利,讓年輕人才有跳槽到本土企業工作的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