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0總統大選日不到一個月,還未表態的選民超乎過往,也透露出今年總統選情的詭譎。有別於歷年總統選舉,今年候選人幾乎不談治國藍圖,也不端政績,卻拼命在比誰開出的福利支票較多較誘人,讓人誤認為身處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龐大的費用須由全民共同來揹負,何況光靠這些福利措施無助於台灣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選民不應鼓勵這樣的選戰策略!尤其媒體更應該負起第四權的角色,要求總統候選人進行公開政策辯論並端出牛肉來!
執政的蔡總統一如預期透過香港反中情緒,強打護台灣、顧主權,製造中國「魔爪」已經伸向台灣寶島的氛圍(強推反滲透法),希望透過反中來獲取年輕選票支持並運用國家機器把競爭對手打為「紅五類」,好鞏固政權,讓龐大的綠營肥貓群繼續吃香喝辣!
而最大在野黨雖出現一位非典型國民黨的候選人,黨內認同度卻出現分歧,同志相互攻擊讓對手見縫插針,黨內高層推波助瀾(如不分區立委名單、黨機器未全面啟動等),讓原本情勢大好的棋局,瞬時被逆轉,讓支持者傻眼甚至痛心,掙扎該不該含淚投票;也因此許多小黨想趁勢崛起,如何讓選民相信,他們會是人民最堅定的代言人,選後不會接受執政黨的招安成為尾巴黨,才是會不會泡沫化的最大關鍵。
國民兩大黨均全面執政過,卻不見全面負責的承諾,同樣因施政背離民意,失去民心,而失去選民的支持。仔細觀察兩大黨有許多相同之處,只是名稱、說法、程度等不盡相同罷了,包括:決策小圈圈、大幅酬庸、肥貓處處、蚊子館增建、政策性買票、向財團靠攏、浪擲國家預算、黨同伐異等等,把個人、政黨利益置於國家、人民之上,甚至製造社會階層對立,讓台灣出現裂痕,忘了國家領導人要做「桶箍」角色把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而中外歷史均告訴我們禍起蕭牆之內,一個無法團結一心的軍隊,難以抵抗強大的外敵,即便想等待援軍,至少要有堅守的決心和實力,這不只是電影情節!
有了過去慘痛教訓,對於2020總統大選,台灣民眾不應該再期待「政治明星」、「救世主」的降臨,不要輕易相信政治人物的承諾,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選出一位言行一致,能接地氣,了解民之所欲的國家領導人(不是聖人)。這些年台灣民眾眼睜睜看別人在進步,自己卻還深陷政黨惡鬥,畫地自限,讓社會充滿焦躁氛圍。想要避免重蹈覆轍,民眾必須讓總統當選人是依靠人民,而不是靠灑錢,靠政黨、派系、財團、網軍等動員當選,讓他(她)沒有包袱也才有用人唯才,善用民脂民膏的空間,並透過選票表達國人唾棄抹黑的選舉方式,以及追求均富、自由、民主的意願。
質疑對手賣台的選舉策略已經行之多年,事實證明在自由民主開放的台灣想賣台談何容易,目前維持現狀才是台灣民眾的最大共識。面對美中兩強相爭,台灣領導人也應以台灣利益為最優先,避免選邊站。選舉本來就是對現行執政滿意度的表態,若選民滿意當前執政團隊的表現,覺得日子過得比以前好,活得更有尊嚴,就應該支持蔡總統續任;如果不滿意當前施政表現,感覺日子越過越糟,想有所改變,那麼就選擇其他候選人,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畢竟無論票投誰台灣及中國大陸都不會立即從地球消失!
*作者為農經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