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跨越台灣既有的整併舒適圈?

2017-01-01 06:10

? 人氣

中國以自主技術研發、產業內部整併、併購國際半導體公司三管齊下,將不可同日而語。(圖/John R. Southern@flickr)

中國以自主技術研發、產業內部整併、併購國際半導體公司三管齊下,將不可同日而語。(圖/John R. Southern@flickr)

近來全球各地吹起整併風,尤其中國大陸更是大規模地積極收購海外各國企業,期待藉由併購承襲各國領先技術,再次創造中國的輝煌時代,也由此窺見,中國大陸冀盼再次崛起並領導經濟地位的雄心壯志,併購一途成為不可或缺的模式,相關法令和規則更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海外或是國內企業,對於企業整併的相關運作和規範,唯有隨時掌握與深入剖析,才有可能配合變化萬千的產業脈動,洞悉整併的先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企業整併最息息相關的法令,莫過於企業併購法,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11月25日送至立法院的企業併購法修正草案,已於去年(2015)6月開始施行,至今已逾一年多,此攸關我國產業發展與企業國際化的重要法案,歷經此次大篇幅修正,對於我國企業整併態勢究竟造成何種影響?據目前相關資料顯示,似乎目前讓併購熱度逐漸升溫,經濟部統計至今年9月底,我國企業併購件數量共計達2,668件,併購金額累計高達新台幣1.6兆元,且去年(2015)底至今年初的併購金額更是屢創新高,據統計第一季併購金額即達新台幣460.1億元。然而令人憂心的是,近來我國公司法欲進行大規模修法,可以預見的是,若逕行倉促立法,諸如企業併購法許多依據公司法或排除公司法規範和適用,若未做好相關配套,恐會造成法律、行政命令適用上的混亂,且一旦發生法規銜接空窗期,不僅併購適用之程序無所適從、法規漏洞和弊端叢生,恐造成併購市場停擺、影響國家整體經濟與秩序,企業更可能因此違法亂紀,後果堪慮,不得不令人深思再三。

台灣企業八成是中小企業,在現在這個新技術爆炸的年代,他們亟需政府的協助。(圖/Martin Ng@flickr)
近來我國公司法欲進行大規模修法,可以預見的是,若逕行倉促立法,諸如企業併購法許多依據公司法或排除公司法規範和適用,若未做好相關配套,恐會造成法律、行政命令適用上的混亂(圖/Martin Ng@flickr;文/周芯語)

除了法規面大規模修正對併購市場帶來的影響,業界人士近來觀察,雖然隨著面板廠近來吹起資源整併風潮,例如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顯示器(JDI)將擴大對JOLED持股,搶進大尺寸印刷式OLED的面板市場,JDI此大動作整併被外界解讀為日本政府希望經由將尖端顯示器技術集中到JDI,以資源整合對抗韓國、中國企業的威脅,台灣也不得不嚴陣以待。然而我國企業併購已逐漸揮別過去科技業獨大的局面,緊接而來的是,諸如以傳統產業為首,併購型態走向整合上下游廠商的一條龍模式;甚至金融產業為了抵抗Fintech等技術革新,也無法輕易從整併浪潮中抽身,細究目前局勢或可從銀行業著手,讓政府單位推動銀行業合併與收購的核心業務,放眼亞洲市場,強化海外分支機構競爭力與整體資金規模。

此外,經濟部官員更進一步分析,以往公司併購後,股份轉換僅能發行新股,股權容易遭稀釋,目前最新修正的企業併購法增加現金或其他財產支付方式,更能刺激市場併購潮,觀諸今年許多併購案例,舉凡美光併華亞科、荷商ASML併漢微科等案,不約而同皆選擇現金對價為併購之方式,不僅能證明國內修法方向與產業界所需相呼應,更能促進往後無論是傳統產業抑或金融產業的併購趨向,益將本新法制度轉換為推動併購的最佳利器!

*作者為銀行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