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鮮半島上的軍事安全:
談及美軍在朝鮮半島上的部署與作為,不得不從歷史的脈絡來了解。首先,美韓同盟的建立緣於1950年發生的韓戰,至1953年10月,美韓雙方簽署「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當時的精神是以遏制前蘇聯的共產主義與北韓在遠東的威脅與擴張設立。儘管冷戰已結束,威脅沒有以往緊張,但北韓仍然以發展核彈與長程飛彈來威脅南韓及周遭親美的國家,美國在該同盟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並藉由該條約來遏止北韓的軍事威脅。
由於北韓一向堅持「朝鮮半島社會化」的國家戰略,同時企圖藉由維持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實現此項國防戰略。即使經濟持續蕭條,卻仍堅持「軍事優先的政治信念」旗幟下將國家資源優先投注於軍事部門,持續強化軍事武力。對南韓的軍事戰略上,北韓採取的是「短暫閃電戰略」,希望在美軍支援到達前贏得戰爭。北韓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強調「先期突襲」以及混合正規與游擊部隊發動緒戰,以期一舉擊敗韓國。冷戰結束後,各方勢力大量撤出朝鮮半島,導致往昔朝鮮半島「美-日-韓 vs.蘇-中-朝」的南北三角對峙架構出現微妙變化。北韓無法透過遊走前蘇聯與中國之間的方式來操控東北亞局勢,同時在1992年中國與南韓建交,使得北韓驚覺其唯一盟友-中國的態度也出現變化,北韓頓時發現自己處於戰略孤立情境。同時,統治北韓的金氏家族以發展核武作為國防主軸之一,除可安裝核彈頭在彈道飛彈外上,也可加強北韓對南韓及駐韓美軍的威嚇外,對於鞏固其金氏家族的統治地位與權威也格外有所幫助;即便北韓在1992年宣布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後,特別要求有簽署該條約的國家,嚴禁在朝鮮半島上部署核武,北韓對於其發展核武的野心仍然不減。發展出核彈後,可裝置在傳統的彈道飛彈增加其對南韓、日本、附近的美軍形成實質上的軍事恫嚇,一方面增加北韓的談判籌碼,二方面保護自身安全。
二、美中競合下在朝鮮半島的軍力部署:重返亞洲至今
對於中國來講,東北亞毫無疑問地是具有巨大的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的區域。然而,東北亞區域因歷史矛盾與互不信任,迄今仍無法擺脫冷戰對抗思維,儘管因地區經濟發展,對立的色彩已大幅減弱,但在美國提出重返亞太之後,東北亞各國(南韓、日本)試圖實現各自國家利益的牽制結構卻取代了冷戰時期的極端對立架構。不可否認的,中國現代化軍力與科技的持續提昇與強化,對東北亞各國確實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與影響。至於對於朝鮮半島的影響,中國除希望維持北韓政權的穩定性,並希望北韓可以持續扮演與駐韓美軍及南韓之間的緩衝角色,同時更堅決反對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說,面對北韓日益增強的核導彈威脅,華盛頓不得不考慮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並繼續就這一部署謀求與北京對話。但是,中方依然不肯跟美方對話,理由是該系統會破壞區域和平的穩定。並會讓美軍更有機會藉由該系統來反制中國在東北附近的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