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制度為何造就困境?國民黨的歷史與黨內外環境的變化

2017-01-12 06:30

? 人氣

二、外部因素:民主化後黨主席權威與權限的名實不符

承前所述,國民黨主席不僅在黨內具最高領導權,而更由於歷史因素,在民主化前,多數時候亦兼具總統身份,以黨領政,使得黨主席可以利用國家機器來鞏固其在黨內的權威。但由於民主化後,國民黨主席不一定身兼總統,使其不再 能利用國家機器來鞏固自身在黨內的權威,反而需要一改過去三界獨尊的姿態, 開放黨員直選,以獲取黨內正當性。不過即使如此,黨主席在黨內的權威仍不若民主化前,與此同時,黨主席集權的制度卻仍大致保持,因此產生名實不符的情 形。也就是說,國民黨內制度給予其黨主席超乎自身能掌控的權限,然而黨主席本身卻可能沒有等同的權威來駕馭此等權限。這種情況在國民黨黨主席不具、不被期望具外部選舉能力,或是缺少選舉意願時,更加嚴重。因為在民主制度中, 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權威來源就是外部選舉能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當黨主席不具有足夠的權威來駕馭黨內制度賦予其的權限時,就容易促成黨內部衝突的發生,因為黨內其他組成會不滿於黨主席權威不足,或是無法帶領 政黨取得勝選,然同時仍恣意使用黨內制度所賦予的權限。因為當國民黨的黨內 制度被設計於有利黨主席集權時,就同時表示,其黨內制度不利於黨主席外的黨 內組成。而如果黨主席不具足夠權威,無法或是不被期望能帶領國民黨勝選,那 黨內其他組成自然會不滿於黨主席利用其制度權限來控制自身。白話來說,就是若黨主席不能給黨內其他組成好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那黨內其他組成自 然就不甘於白白受控於黨主席

而在制度上,容易與黨主席發生衝突,且具一定政治份量的黨內政治組成, 就包含國民黨的地方政要、立院黨團和中常委三者。也就是說,國民黨的黨內制 度給予黨主席相當大的權限,然而在民主化後,黨主席若沒有足夠的權威來駕馭其制度賦予的權限時,就會造成黨主席與上述三者的衝突。這也是本系列文將在 後續所要探討的部分。

Why KMT Fell So Deep GIF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現就讀於台大政研所。過去曾在國民黨文傳會時期,以及投入2016區域立委選舉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