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文明與瘋癲的距離!不單是大腦出問題 精神疾病與社會文化也有關聯

2019-12-29 20:00

? 人氣

關精神病患的窗戶(圖/Mr Bodin@youtube)

關精神病患的窗戶(圖/Mr Bodin@youtube)

在很多社會,精神病院的名稱或所在之地,常被用作羞辱人的代名詞。我小時候家裡住址的路名和我們那個城市精神病院所在小鎮的名字一樣,就在學校飽受同學嘲笑,三不五時就說我來自那裡,一定是有病等等。這鐵定不只是我個人的困擾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一些零星的暴戾社會事件爆發後,就有不少民眾害怕精神病患,可是卻沒想到許許多多殺人越貨、家庭暴力、酒駕撞人、舔敵賣國的壞人,看起來都不像是精神病患,也因為如此,更是難以防範。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他們看起來好正常,只是神明三不五時會託夢,或者想發大財想瘋了而已。

《我們與惡的距離》深刻地體現出照顧精神病患的家屬有多辛苦,但是精神病並非不治之症。事實上,我就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患有輕微的思覺失調症,他有傑出的工作表現,婚姻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令很多自認正常的人自嘆不如,聽說教會牧師還認證那就算是神蹟。

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傑出優異的精神病患,以及庸庸碌碌的平常人,究竟哪個才算正常?我們究竟該如何界定什麼才算瘋狂?瘋癲會不會只是我們對異於常人精神狀況的汙名化?現在被認作是瘋子的人,過去會不會就是所謂的先知?或者過去認定有驚世駭俗之舉的瘋子,現在卻被當作是普通人,甚至是曠世奇才?在社會文化的框架下,人們對瘋癲的認知是否也有所不同?

在歷史上,瘋癲的定義有否隨時代發展而變化呢?這本大部頭的《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Madness in Civilization: A Cultural History of Insanity, from the Bible to Freud, from the Madhouse to Modern Medicine)就從聖經時代一路討論到現代醫學,譜出橫跨兩千年精神疾病史,除了歐美社會,作者史考爾(Andrew Scull)是精神病學史學家,他也考量了不同文化圈對瘋癲的認知,例如古代中國、波斯和印度。

古今中外,對瘋癲都有不同理論和治療方式。對於生理疾病,我們很肯定現在絕對有比過去更多、更佳的治療方式,也因為對生理疾病的認識更良好,過去百年間大大地增加了人類的預期壽命,也顯然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然而,對於精神疾病,我們能夠如此打包票了嗎?

《瘋癲文明史》其實是本學術著作,所以才會這麼大部頭,可是一般讀者讀起來也不會太吃力,因為史考爾很清楚地交待事物發展的脈絡。《瘋癲文明史》引用了許多畫作、檔案、文學等等史料,附有大量彩圖,顯現出瘋癲的文化和社會意涵,讓我們見識到正常/異常的邊界如何變化遊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