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納粹德國揮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爆發,全球率先報導相關新聞的英國著名女記者霍林沃斯(Clare Hollingworth),2017年10日在香港中環寓所去世,享壽105歲。她的家人在臉書上宣布死訊,這位在中國文化大革命後首位進駐北京的西方媒體記者,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東西方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始年代的解讀不同,主要是亞洲戰事和歐洲戰事在不同時間爆發,而霍林沃斯全球率先報導的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事件,被歐美視為二戰開端,但遠在亞洲的中國早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後,全面展開對日抗戰,也被視為二戰爆發,而英國軍事歷史學家畢佛(Antony Beevor)則認為,日本在1931年揮軍中國地區爆發九一八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便已開啟。
霍林沃斯曾協助千名納粹受害者
霍林沃斯於1911年10月10日在英國萊斯特(Leicester)出生,在農村裡長大。霍林沃斯曾在國際聯盟組織(League of Nations Union)擔任祕書,獲得倫敦的獎學金之後,在克羅埃西亞的薩格勒布大學(Zagreb University)學習克羅埃西亞文。193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被納粹吞併,霍林沃斯在歐洲慈善機構從事「協助納粹受害者」的工作,幫助2000多名蘇台德(Sudetenland)難民取得旅行簽證,讓他們進入波蘭。
一場大風吹起霍林沃斯的傳奇人生
1939年時,27歲的霍林沃斯為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工作,她說服新聞編輯讓她前往波蘭成為特派記者。霍林沃斯工作不到一周,就在波蘭卡托維治(Katowice)向外交官借了汽車,獨自駕駛前往德國邊境。在回程的路上,經過當年由德國管轄的格利維采(Gleiwitz)時,路上刮起的一陣大風,掀開了一大片麻布,數百台德國軍隊坦克車展露於霍林沃斯的眼前。
「大量的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和火炮,正藏匿於山谷。」霍林沃斯知道納粹德國正準備進行一場重大的軍事入侵,趕緊返回通知波蘭領事館,並打電話給她的新聞編輯,於1939年8月29日《每日電訊報》頭版刊出「在波蘭邊境集結的1000輛坦克」這條獨家新聞,不過文章上沒有她的署名,因為當時的記者通常不會掛名。
9月1日凌晨,希特勒(Adolf Hitler)軍隊轟炸波蘭中部城市維隆(Wieluń)和西盤半島(Westerplatte),霍林沃斯在卡托維茲的宿舍中醒來,看到天空上有一些德國轟炸機,遠處也有火砲的聲響。霍林沃斯前往至波蘭首都華沙的英國大使館,打電話給一位朋友,哭泣地說「戰爭已經開始了!」對方一直不肯相信。儘管當時英國官方堅持認為,戰爭還有數周時間才會發生,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蘇聯軍隊進入波蘭後,霍林沃斯搬到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記錄中東地區的經濟與觀察。
「我必須承認,我喜歡身在戰爭中。」
在接下來的40年裡,霍林沃斯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報導東歐、巴爾幹半島和北非等地新聞,也周遊列國,報導過其他衝突,像是希臘內戰、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巴勒斯坦託管地耶路撒冷的大衛王酒店爆炸案、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越南戰爭等,其中,1946年大衛王酒店爆炸發生時,霍林沃斯離現場約275公尺,所幸及時逃生,該事件造成91人身亡。
面對驚險的戰地經歷,霍林沃斯時常表示,當她周遊列國時,裝備裡只會有一支牙刷和一台打字機,「如果還有額外需求,就會再準備一把左輪手槍」。除了討厭頭髮裡有跳蚤,霍林沃斯不介意一周不洗澡,也不會抗拒睡在卡車和壕溝裡,而在寒冷的沙漠夜晚,她也會把脖子埋在沙堆裡取暖。霍林沃斯在100歲生日前夕告訴《每日電訊報》:「我必須承認,我喜歡身在戰爭中。」
1974年,霍林沃斯成為了中國文化大革命後首位進駐北京的西方記者,見證了文革時期最為動盪的中國。霍林沃斯於1981年移居香港,這一住,就住了35年之久,幾乎每天可以看到她在香港外國記者協會(FCC)的身影,在香港終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