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學到什麼?面臨什麼挑戰?《生技時代關鍵報告》選摘

2020-01-05 05:10

? 人氣

環境雖然艱苦,但政府過去的政策仍有幾個大方向是對的。例如國發基金從一九九○年代開始,投資生技新藥公司,後來鼓勵民間資金成立創投公司;經濟部制定「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讓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可以用科技股上市(櫃)。這些政策引導了民間資金的投入,吸引了許多留美多年的人才回國創業,所以台灣才有今天的格局。以上市/上櫃/興櫃為例,各類型的生技公司就有將近二百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00103-經濟部。(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自經濟部制定「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後,讓許多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可以用科技股上市,引導了民間資金及人才投入生技產業。(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只是資本市場在上一波因遭逢基亞與浩鼎解盲失利的衝擊,投資人還沒有從傷痛中恢復,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找回信心。雪上加霜的是主管機關面對這些危機,祭出的是加強管制及司法重器,使得整體生技醫療的資本市場急速冷凍,讓大部分研發型的公司面臨資金斷炊的危機。但是只要是對的政策,就該堅持下去,不要理會外部的雜音,例如:當年政府開辦全民健保制度,就面對各界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但一路走來堅持對的政策,今日全民健保不但是台灣民眾的守護神,並成為世界各國學習的標竿。

去年底,衛福部頒布了細胞治療的特管辦法,這一個法規鬆綁,立刻帶動研發各種細胞療法的公司紛紛成立,而更令人振奮的是衛福部將整合現有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如果再加上超過二十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庫、癌症登記、國民健康調查,這些寶藏是未來發展精準醫療、智慧醫療、新診斷與新醫療技術,以及人工智慧各種應用的重要平台。我們可將這樣的平台看成一個「虛擬的科學園區」。

三十多年前新竹科學園區帶動了電子通訊產業的發展,促使台灣經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要迎接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電子業要大膽的和生技醫藥產業結合,像最近陽明大學和交通大學進行合併,若能順利成功,將是台灣兩大「學門」結合的重大里程碑。將電子/資通訊產業與生醫結合,未來一定可以在「虛擬的科學園區」上耕耘、成長茁壯。

尋求國際合作,站在外國的肩膀上前進─晟德集團林榮錦董事長

知識經濟時代,台灣要發展新藥產業並沒有錯,但面對短、少、淺的資本市場,要支持需要長期發展的新藥,台灣的資本市場難以單獨支持。因此,要發展新藥,必須找到有價值的品項,整合國際資源共同開發,與國際共享繁榮。所以,就人力、資源、市場、法規與財務等,都需要放寬心胸,尋求與國際合作的機會。

尤其台灣本土市場不夠大,必須進入別的國家市場,國際合作就更重要,才有機會站在外國的肩膀上進入市場。生技業經營者的責任,除了找到好的品項,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會外,還要平衡長短期的發展策略,且控管好現金流,只要有正向的現金流,公司就有機會走下去。此外,拿到藥證並非就是萬靈丹,必須還要做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除了對產品市場再定位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很多的試驗,提出數據證實藥品的效能,才能說服醫生願意採用。

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方向是對的,就應當要堅持下去,為了產業的良性發展,該被淘汰的公司就該被淘汰,該有的法規政策還是要維持。我們現在看台積電,也是用將近40年的歲月,才有今日的成績。只要政策對,團隊對,資本市場也能支持,再加上與國際合作,台灣生技業絕對有未來。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企所博士候選人,永豐金證券董事、監察人,聯亞藥業獨立董事。本文選自作者新作《生技時代關鍵報告:解碼淘金新商機》(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