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歐陽自遠:中國要建月球基地

2013-12-02 17:06

? 人氣

中國嫦娥探月任務之父歐陽自遠。(取自網路)

中國嫦娥探月任務之父歐陽自遠。(取自網路)

歐陽自遠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有「嫦娥之父」之稱。2009年9月他來台交流,行程滿檔,他仍願意擠出時間接受媒體採訪,包括我的1個多小時的專訪。事隔多年,他的受訪內容不但逐一實現,至今仍深具啟發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我問他,美國40年前就成功登陸月球,朝向更遠的深空探測,中國為何還要登月?有現實利益,或有其他的戰略考量?他說,2003年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成功升空後,他強烈感受不論技術和經濟實力,中國可以進行月球探測。2004年總理溫家寶批准立項,撥款14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8億元)作為首期探月工程,3年後成功發射嫦娥1號。

外傳中國看上月球蘊藏豐富新能源氦-3,故而探月?歐陽自遠笑稱,哪有這麼簡單,他不否認確有探測並估算月球表面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分布及資源量,但這和探勘石油不同,到月球採礦何其艱難。他說,月球探測是中國深空探測的必經之路,其成果將促成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的躍進,如遠距數據傳輸、人工智慧、自動化加工、太空核電源等新技術的開發,這方面「兩岸是有合作空間的。」他認真的表情,讓人不覺得他在講客套話。

月球距地球38萬4千多公里,中國想研究這段距離的太空環境,包括太陽風和月球,以及磁尾和月球的相互作用,這對認識上述物理現象對地球和月球的影響有其深遠的科學及工程意義。這顯然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總而言之,中國探月的設想比了解月球本身還要宏遠。

和美國早年登月相比,中國探月工程有何不同?是否引發太空競賽?歐陽自遠不否認中國吸收一些美國經驗,「但總要有突破吧!」包括中國探月著落器(嫦娥探測器)和月球車(今命名玉兔號)一併投放,探測目標也有所不同。這部分他輕輕帶過,估計有些隱情不便透露。

至於太空競賽,歐陽自遠說,「登月又不能圈地,」沒什麼可爭奪的,目前看不出有何競賽。中國的探月工程共分「無人月球探測」(嫦娥系列)、「載人登月」與「建立月球基地」等三個階段,後者並非單方面行為,而是與有關國家合作共同建立。他不明說,任誰都知道所指何國。

按執行進度,中國何時能載人登月?歐陽自遠當時說,中國官方尚無準確說法,有的專家提出2020年太空人登月,有人提2025年甚至2030年不等。

新華網2日引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中國有望在2020年前實現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完成無人探月衛星「繞、落、回」等3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換言之,中國載人登月最快可在2020年啟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