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將中小學教師退休年金請領年齡延後至60歲。雖然「延後退休」已是世界趨勢,然而,由於「教育工作」和「教師」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延後退休」的改革方向,引發教師和家長團體的強烈反彈。究竟,中小學教師延後退休,會對我國教育體制造成哪些衝擊?
首先,中小學階段的家長,對於教師普遍有「年齡應較輕」的期待。全教總曾在2013年進行調查,發現約有8成5的受訪者希望中小學導師小於55歲,也有7成3的受訪者對中小學教師有同樣期待。而根據教育部的資料,104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約在40~43歲,而60歲以上者僅佔1.03%。未來若是延後到60歲退休,中小學教師的年齡組成將普遍提高,恐引發家長反彈,並可能使「不符合家長期待年齡」的教師,遭受職場歧視和排擠。另一方面,部分資深的中小學教師,在經歷長時間的教學生涯後,已有離開教職的退休意願,若一味以制度規範延退,在教學熱忱削減的情況下,亦非學生之福。
其次,由於「少子女化」衝擊,超額教師數量大增,近年來地方政府也以縮減名額或不開缺的方式,管控中小學教師缺額,導致流浪教師問題嚴重。若中小學延後到60歲退休,將使教育體系人才流動停滯的挑戰更嚴苛,也可能讓師培體系陷入危機。
第三,中小學教師目前仍有師專畢業生身份者,其初任年齡最低約為20歲,若延後到60歲退休,其年資已為40年。若以公教保養老給付(年資最高採計35年)及退休金規定(新制年資最高35年,少數符合增核給與者增至40年)來看,恐將出現「無效年資」的現象,且無效年資數並不短。另與勞保相較,勞保並無年資採計上限,因此,此一長期「無效年資」的現象,若未特別處理,恐將引發中小學教師反彈。
政府應思考,如何在財政、社會公平,以及中小學教育現場可能出現的問題之間,取得平衡,以避免再次出現「為了解決問題,卻造成更多問題」的混亂與窘境。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