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芳茶行,進入眼簾的是牆上一大排的比賽茶獲獎匾額,老闆兼製茶老師傅黃正忠忙著為重新整修製茶廠而忙碌著,目標是取得政府的「五星級認證」。從高中就開始製茶的他,茶香縈繞在身邊已超過半輩子的光陰,一提到茶,他便開始滔滔不絕了起來。
從高中開始幫父親 老闆曾連勞健保都沒有
「以前沒有勞健保,連打一針都捨不得。」天芳茶行是代代相承的事業,黃正忠提到過去的經歷,由於先前父親身體不好,家裡的兄弟們都要幫忙做茶,父親常常做完、販售完一批茶葉就需要去住院,自此培養出做茶的能力。他也回憶道,在高中時期幫忙父親,曾改變過茶葉放置的時間長短,多放了2個小時,讓茶葉的風味更好,也比較受到大眾歡迎。
天芳茶行的樹種主要是以青心柑仔與青心烏龍為主,而龍井與碧螺春都是用青心柑仔製作而成,是三峽地區非常有特色的樹種。黃正忠除了親力親為在7分地的自家茶園外,還會向別的茶農收取摘採下來的「茶菁」製茶,同時身兼製茶師與銷售端,是三峽地區製茶產業與中南部高山茶區的不同之處。
2月到11月 每7天就要採收
由於茶產業的工期特別,雖以春、秋兩季為大宗,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採收方式,在三峽地區,夏季也有採收蜜香紅茶,且以嫩芽為主,約在2月到11月的區間,每7天就要採收一次。
製茶技術高門檻 只好「全家總動員」
這樣採取契約制度、不固定的工期,自然難招募到人手幫忙,且製茶屬於技術工作,門檻較高,沒有一定的經驗是無法勝任的,所以台灣製茶的家庭,通常都是「全家總動員」。
自小在家中幫忙,也沒到外面工作過,自然而然黃正忠就接了家裡的事業,繼續經營這個百年老茶行,由於茶產業的工期不固定,常常會工作到很晚,而當冬天時茶樹休眠,茶行也不得閒,要開始準備年貨。「太太說,當初知道這麼辛苦才不會嫁!」黃正忠無奈地說,自己是用「拐」的把老婆娶回來。
茶人少交流 要掏空自己向別人學習
「好的技術可以繼續用,但不好的要捨棄。」黃正忠表示,在製茶技術上,一定會遇到瓶頸,這是要掏空自己,向別人學習。雖然當地的「茶人」都採取各自為政,不會互相交流,但還是能從別人那裏學到一些技術,用來改善自身不足之處。
在長年的觀察下,黃正忠認為,茶產業是個對經濟變動十分敏感的產業,今年的茶葉銷量沒有去年的好,一部分是由於自家的茶葉在比賽中名次下降,而另一部份則是大環境的衝擊,由於連鎖茶飲料店50嵐與英國藍紛紛爆出農藥殘留,也影響到散茶的市場。
三峽的茶產區,以碧螺春聞名,春、秋兩季各會舉辦茶比賽,評審依據地區性與茶葉風味評比,比賽也是各家茶行廝殺拚搏的場域,只要在比賽取得優勝,茶葉的價格就像「鍍金」,當年的收入也會相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