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橋」80年後重現 召喚市井回憶

2013-12-24 18:40

? 人氣

北京重建「天橋」。(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北京重建「天橋」。(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清朝與民初年間,北京「天橋文化」盛行,當地聚集各種戲曲雜藝,結合三教九流、百樣吃食,成為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地,有詩形容「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遊人不憶家」。不過1934年起,當地石橋就因為道路拓寬工程而拆除,「有名無橋」了近80年。去年起北京官方研擬恢復天橋景觀,於舊址附近重建新橋,目前已完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天橋原址位於京城中軸線的珠市口以南、永定門以北,在前門大街和天橋南大街的交匯處。明永樂18年(1420年)修建天壇後,於中軸線與河流交匯處建起了一座單孔高拱橋,由於它專供天子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清雍正年間正式得名「天橋」,橋身以漢白玉石料砌成,橋長8公尺、寬5公尺,橋基呈八字形。

北京《光明日報》報導,1949年中共建政之前,不少江湖藝人在天橋「撂地」。「撂地」是指在地上畫個白圈做為演出場地,又稱「畫鍋」。而天橋市場的雜耍表演是當地一大特色,項目繁多、技藝高超;49年後當地的民間藝人逐漸加入國有的文藝院團,「個體表演」一時絕跡。改革開放後,天橋周邊成為各類影劇院集聚的地區之一。

2012年5月底,官方公布「重建天橋方案」提及,天橋遺址已成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復建時將南移40公尺,但仍在中軸線上。遺址原位以「印記」標誌,石拱橋與石碑等天橋建築物則復建在原址南側的綠化帶(草坪)上,而復建的天橋,預計成為未來「天橋演藝區」的開端,該區將結合文藝演出、旅遊休閒等功能,讓北京天橋重新成為京城文化的核心地標。

參與景觀恢復的古建築專家王世仁表示,已經看過近日亮相的「新天橋」,認為新橋基本上有依原樣復建。而天橋兩側原有的兩塊石碑,也依原樣複製,上面刻有清乾隆皇帝讚美北京而寫的「帝都篇」、「皇都篇」。同時,隨著天橋的重建,下一步也要讓鄰近的「中軸線大街」恢復舊時景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