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婚姻平權法初審通過。是的,我支持婚姻平權,我認同制度上的改革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但我另外有一些心得,關於性別,關於還不能完全跟上制度發展的普世價值。
我不是同性戀者,不是第三性別,不是跨性別者。
但當兵前,我留的是一頭長肩過髮,加上本來就嬌小的身型,常被誤認為是女生,甚至因為這樣被搭訕;被男生搭訕,也被女生搭訕。其實我不介意被認成是女生,被以學姊等女性化詞語稱呼。對我來講,那就是個稱呼。但在近兩年的時間裡,一肩長髮,確實讓我經歷許多事。
異於主流的挫折感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留長髮?
其實我隨隨便便都可以列出一大堆原因,而且這個清單還持續增加。有一些事前的想法,與後見之明。
一年多前,我和高中同學聚餐後,決定回母校走走。那天,我刻意把原本綁著的頭髮放下來,有些心血來潮,但更多的是想用一種沉靜的叛逆,回到成長的地方,見那些看我們成長的人。一種戲謔式的示威。
走廊上,一位老師看到我,「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陰陽怪氣」,他劈頭一句。
應付過類似大大小小的質疑,承受過無以計數的異樣眼光,但如此直白的迎面痛擊,還真是少之又少。「這樣冬天比較不會冷」,我送出一張罐頭貼圖。
人類是群體生物。雖然現代社會強調多元價值,但當親身體會過一刀兩斷式的分類,「你就是跟我們不一樣」,說內心完全不在意是騙人的。這可能是生物演化上,為了維持群體生態所產生的重要心理機制。因為自己當下的樣子,被曾經尊敬的老師所嫌棄,即使是無心的一句話,都像當場被抽了一鞭;即使自己不曾動搖。
我以一種近乎社會實驗的心態蓄髮,刻意讓自己悖離主流價值,讓自己成為他們口中的異類。聽起來很病態,但我透過這種方式保持清醒;讓禮教的流言千刀萬剮後,才更能看懂人性。
我有選擇,但許多人沒有。
社會焦慮感
真正的性別包容不只是口號,也不只是法條,而是一種素養。曾經看過一部討論跨性別的記錄片,裡面提到,許多人無法認同跨性別者。因為當這樣的一個人站在你面前時,你無法分辨對方是男是女。他充滿了未知,而未知令人恐懼。
很抽象嗎?用人話講。當我走進男廁時,迎來驚訝卻極力收斂的目光,那是恐懼的具象化呈現。或買東西時,「小姐,這邊幫妳結帳….噢是先生,不好意思」,一開口說話總會換來對方的幾句抱歉。也曾經在公車進站時,一個阿嬤問,「小姐,這台車是xx號嗎?」擔心對方年長禁不起嚇,我只能點頭回應。
真的,我認真想過,像我們這樣的人確實會引起某些焦慮,或是勾起好奇到成為焦慮。
前陣子,我理去長髮後,和一位長輩同桌吃飯。
「你之後還要留長嗎?」他問。「我跟你講,不要留了啦。我家附近有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先生,他好像有一點點那個。晚上會戴假髮,穿女裝,擦指甲油,然後出門騎腳踏車,背影看起來真的像很女生,我就被嚇過好幾次」他繼續說。
我也曾經在圖書館見過一位女性裝扮者,長髮、有腰身的T-shirt、牛仔長褲,看身段幾乎可以確認是女性。但當他說話時,吐出的嗓音柔和,卻低沉。當下我至少花了三分鐘偷瞄,因為好奇。雖然別人根本也是這樣看我。
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位經常著女裝的生理男。
但在那個狀態下的我,都會因對方感到好奇。好奇心能殺死貓,當然也可能造成對方的困擾。
而上述的好奇、恐懼、焦慮,都源於眼前的未知,或是與心理預期極度反差的衝突感。
怎麼解?習慣就好了吧,我猜。雖然很不負責任,但我也只能那麼期盼。
如果婚姻平權法有幸三讀通過,必然經過一段對於性別認同,性別印象的重整期。
那個時候,我們是否已經做好後續的心理調適,是否能克制對多元性別的過度好奇心,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建立在性別之上的玩笑。
有時候,平淡就是最大的尊重。
願這個世界更美好。
*作者為設計師、藝術家和線上課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