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及立委選舉後,國民黨15日下午召開中常會。會中除聚焦黨主席吳敦義的總辭案外,黨中央也提出長達7頁的敗選報告,其中7大因素從國民黨兩岸論述、總統初選紛擾、不分區提名、黨內不團結,到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個人形象等問題,逐一檢討。
國民黨檢討報告指出,敗選原因包括,一、「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二、兩岸論述未能因應當下變局;三、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四、高雄市長勝選模式無法複製;五、黨內矛盾不團結;六、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七、不受青年青睞。
「從選舉結果觀察,坊間民調仍具一定參考價值」
敗選報告指出,韓國瑜過去藉由「非典型國民黨」的庶民形象帶起韓流旋風,一舉翻轉高雄選情,但韓國瑜於市長就職後不到半年就參選總統,始終無法彌平「落跑市長」爭議,加上在議會備詢時跳針式回答、太平島挖石油、新莊王小姐等事件,導致韓國瑜的能力與私德飽受質疑。這些破口被新聞媒體與網軍抹黑下,製造「草包」既定印象,不利爭取青年及中間選民認同。
報告並指出,韓國瑜競選團隊在選舉過程中未與中央及地方輔選團隊緊密結合,導致韓國瑜造訪地方時,雖能在媒體占據若干版面,但無法進而與立委選舉相互拉抬。同時,韓陣營因受同溫層迷惑,提出「民調蓋牌」策略,意圖讓坊間民調失真,但從選舉結果觀察,坊間民調雖數字有高有低,仍具一定參考價值。
而國民黨內自身的問題,則包括在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另外,藍營在許多議題站在年輕人的對立面,導致國民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進而在亡國感與危機感激發下,紛紛返鄉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