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選文:水手日漸去土,碼頭也有碼頭的命運─土瓜灣道

2020-01-26 05:50

? 人氣

土瓜灣道的起點在啟明街,看來還算寬闊的街道,冷冷清清,有點落難荒蕪的樣子,可誰見過它昔日的繁華?在蘋果屋的室內街市沒有建成之前,本地的菜市場就在啟明街。當年,真是車水馬龍哪,人禽爭路。那是一地鮮雞鮮鴨的日子。街道的另一半,也絕不遜色,因為街尾接連榮光街,曾是著名的梅真尼製衣廠,當年可說是無人不識,盛時員工二千多人,老闆Manoj梅真尼是印度人。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名牌TWG Tea,即是梅真尼的家族生意,從製衣變製茶,從香港遷到新加坡。啟明街經歷過熱鬧的歲月。附近又山寨工廠林立,帶旺了這一帶的飲食業,大眾化的粥粉麵飯齊全。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榮興茶餐室,老闆沖得一手地道的絲襪奶茶。內地開放後,製衣廠北移,街市搬入落山道,啟明街從此黯淡,據說成為了一條一條劏房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啟明街、榮光街(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本地的菜市場就在啟明街。當年車水馬龍、人禽爭路;街道的另一半,也絕不遜色,因為街尾接連榮光街,曾是著名的梅真尼製衣廠,當年可說是無人不識。圖為啟明街、榮光街相交處。(取自維基百科,由 Wpcpey , CC BY-SA 4.0)

土瓜灣道的第一條橫街是啟明街,第二條是鴻福街,街內有一間「土家 」,是區內社區團體聚腳之處,都是關心生活,有朝氣的年輕人。因此,有人自稱「土友」。我呢?我是「土人」,或者「土著」,不是「著名」的「著」,而是「著地」的「著」,張岱在《夜航船》解說過。土瓜灣的「灣」,粵人不照書本上說的,並不唸作「海灣」的「灣」,而是「環繞」的「環」,把陰平灣當陽平環。灣仔、牛池灣才讀「海灣」的「灣」。第三條街是銀漢街,名字不好記,但總會認得這裡的恆生銀行分行,更有坐滿夏天嘆冷氣打瞌睡的常客天天出席的麥記漢堡飽,或者埋頭馬報,有了研究心得就跑過馬路到對面的馬會報到。這一連三小街,都是短短的,封閉的,車子開進去,只能兜個小圈,出口仍在土瓜灣道。真正頭尾暢通的是第四條街:落山道。四座結構特別的大廈出現了,佔了整整半條路,一至十五樓,由網布包裹起來,像克裡斯托的雕塑。

從第五條橫街到第六條,是商業區,各種店鋪如花盛放,而且隨著年代的步伐而變化,鐘錶鋪變了手機店,國貨店變了時裝鋪,皮鞋店改為運動鞋店,木傢俬店改為家居用品、辦公室鋼電腦枱。理髮店不單理髮,還美容。雜貨店成為超市。嬰兒用品變成寵物樂園。然後是壽司店、許許多多的食肆。但定安大廈的確定安,堅持不變,整段街的樓層也被面膜覆蓋,再揭開,可能又稍稍年輕起來。它是本區的第三種樓房形式,從窗子可以辦別,面街的窗子不是連綿不斷,牆壁之間有了空隙,房間三面有窗。

到了第六條橫街了,那是貴州街。到了這裡,土瓜灣道已過了一半,熱鬧繁華彷彿已開到荼蘼。再向前走,一邊是偉恆昌的建築群,前身是偉崙紗廠,後來和恆生銀行合資,建了三排十五層的樓房,剛做過翻新的工程,果然明淨了許多,水管之類重新裝置,應不用再喝鹽水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