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不能因勝利就忘記反省經濟政策

2020-01-26 06:50

? 人氣

許多台商今年選擇將家屬接去中國過年。(新新聞資料照)
歡迎台商回流不能重量不重質。(新新聞資料照)

政策上,應體現以創新驅動經濟成長,發展新興產業與新生產方式,才會有新的經濟成長動能。政策思維要如何創新,強化公共治理能力,讓好的經營者發揮「企業家精神」,導入新的管理模式,才會有產業創新與薪資成長的良好經濟環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何強化台灣的在地生產優勢、提升技術,擴大下世代產業技術研發的投入?如何保護技術不因強迫授權或其他干擾而被竊往他國?如何掌握歐美終端消費市場趨勢?這些都是政府協助廠商調整生產基地,策略性扶植本土供應鏈所應考量的因素。

政府部門應將這些元素轉化為產業政策內涵,再擬定吸引台商回台的誘因措施,協助回台廠商能轉型升級,才能落實高階製造研發的政策目標。

藉由回台投資機會調整生產供應,不能只是持續強化與中國產業的供應關係,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利用這個難得一遇的契機,策略性扶植並完整化本土供應鏈,才能擺脫中國政府傾財政資源補貼所推動的「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舒緩紅色供應鏈對台灣本土產業的競爭壓力。

蔡總統宣示二○年要升級「經濟發展新模式二.○」,並設定六大目標:一、發展以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為核心的「亞洲高階製造及研發中心」;二、成為「亞洲綠能產業」領頭羊;三、將台灣發展成為「亞洲金融資金調度及高階資產管理中心」;四、成立「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五、用更好的制度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六、落實分配正義,讓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產業政策應重新調整聚焦

政策上應體現「創新、就業、分配」的核心思維,才能升級為經濟發展新模式二.○。真正解決的方法有賴於重新調整財政資源配置,發揮公共治理與政策工具,讓人民能感受到經濟成長的幸福感。

當前經濟政策如五加二產業、前瞻基礎建設、吸引台商回台投資、鼓勵境外資金匯回、新南向等政策,都應重新調整聚焦。各項經濟政策更應輔以新的公共治理思維,把握中美貿易戰與台商回台投資這個難得一遇的特殊際遇,讓台灣經濟產業開展新局面。

*本文原刊《新新聞》1716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