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第一線與病毒正面對決的醫護人員、檢驗單位和疫調人員的辛苦,
一般百姓能夠在後防盡力的,就是照顧好自己。
每次出現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媒體與閱聽大眾都對確診者與接觸者的足跡調查十分介意,甚至嚴格挑剔,認為確診者與接觸者怎麼可能不記得哪一天去過什麼地方,莫非是故意隱瞞?
指責別人之前,要不要每個人都找一張紙跟一枝筆,把自己過去七天的足跡寫下來,去過什麼地方、跟什麼人碰面,鉅細靡遺地交代清楚。如果覺得七天很吃力,那縮短為三天試試看,真的沒那麼容易。
倘若是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或上學放學,雷同度很高,會以為自己只在兩個點之間移動而已,但時間縫隙裡面其實藏著許多魔鬼細節。
上課有課表能參考,從課表連結當日足跡,或許容易些。上班族可以靠每周例行會議或哪天去見了什麼客戶來抓時間與地緣的參考座標。總之,先不要去翻閱日誌或查手機,光是靠腦袋裡的記憶回想,我猜大多數人應該都說不出明確的移動軌跡。我光是回想昨天中午吃了什麼,都覺得困難。
既然記憶不牢靠,那就需要工具輔助。透過手機等3C產品的日曆功能,或許可以幫上忙。但也有3C輔助不了的黑洞,那就靠發票消費紀錄來補強。現在有發票載具這麼好用的手機app,比起紙本發票便利多了。
從台灣出現第一個病例開始,我就決定開啟Android手機定位功能,只要進入Google帳戶就能查到每天的移動軌跡,除了每月匯總報告,還有年度報告,細微到停留時間、移動距離跟造訪地點的座標都很清楚。
雖然有行蹤暴露的疑慮,但是對於記錄每天足跡確實幫助很大。加上手寫記事本的輔助,那就是布下記憶的天羅地網了。就算不是提供疫調所需,遇到信用卡消費通知或帳單明細有不明白的地方,調出網路雲端的移動軌跡,再和手寫紀錄互相比對,就不至於掉進記憶黑洞裡。哪天真的需要不在場證明也完全沒問題,畢竟要記住的事情太多了,而遺忘事情的速度根本快到追不上歲月流逝的車尾燈。
相較於第一線與病毒正面對決的醫護人員、檢驗單位和疫調人員的辛苦,一般百姓能夠在後方盡力的,就是照顧好自己。一旦因為確診案例而遭到匡列時,能夠立即提出精確的移動軌跡,就是減輕疫調人員的負擔。身在被國家防疫政策照顧得好好的台灣人,已經是最微小的盡力了。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68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