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印度多年的中國老兵王琪凖備回國之際,至少還有一位有類似經歷的中國士兵留在當地,也有許多仍未解開的疑團。BBC印地語記者卡雷爾(Vineet Khare)日前找到了另一名同樣滯留印度多年的老兵。
這位老兵名劉樹榮,在1961年中印戰爭爆發之前就來到了印度。被印度當局拘捕的時候還帶著解放軍發的佩槍,但是沒有透露當時被當局囚禁和後來「流亡」的詳情。
印度小村:被遺忘的流放地?
中印兩國政府都嘗試低調處理這名老兵的個案,但記者瞭解到這名老兵居住的村落當時似乎被印度政府選定為一個低設防的「拘留中心」。
他和王琪一樣已經在印度落地生根。但是他已經忘了如何說中文,也不願回到中國。
另外,記者也瞭解到印度當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把兩名囚在印度東部的小鎮蘭契(Ranchi)一家精神病院的中國戰俘遣送回國。印度當局也沒有交代兩人的詳情。
《成都商報》週四(2月9日)報導,劉樹榮跟王琪一樣滯留在印度中央邦蒂羅迪村(Tirodi)。報導也提及劉樹榮說中文"非常費勁",只會一點四川話,但說不了數句就會轉成印地語。
該地的中國領使館也跟《成都商報》的記者表示他們會尊重劉樹榮不願回國的意願,並會對其生活提供必要協助。
另一名老兵劉樹榮:不願回國
《印度斯坦時報》在去年10月曾報導,跟王琪一樣,現年75歲的劉樹榮也為自己起了一個當地名字,叫詹本胡(Gautam Janbandu)。當年在印度東北部進與中國接壤的錫金(Sikkim)越界被捕。
報導說他被抓之後坐了9年多的牢,期間懷疑被虐待,他甚至曾經想過自殺。
獲釋後,劉樹榮在1972年跟一名當地女子巴伊(Seven Bai)結婚,與她產下兩個兒子。劉樹榮的妻子在當地開設了一間小店餬口,而其中一名兒子庫馬爾(Dev Kumar)在政府學校當老師幫補收入。
報導顯示劉樹榮跟早前BBC報導的老兵王琪十分稔熟,兩者的居住距離不足一公里,他們每兩星期也最少會見面一次。他們見面的時候都是說印地語。
而跟王琪一樣,當局不視劉樹榮為印度公民,因此他不能和其他人一樣享受政府的老人福利。
但與王琪不一樣的是劉樹榮再不願意回到中國去,因為他在中國已經沒有親人。他跟印度斯坦時報記者說自己與中國的唯一聯繫就是他華人的身分,現在心繫的國家是印度。
雖然如此,他還是主動提及王琪想到中國探訪親人的希望。他說:「我會為他禱告,也希望莫迪政府能盡快讓他到中國去。」
中國官方報章《環球時報》英文版早前就王琪的報導發文,認為印度當局應高度重視這些案例。文章亦認為中方也須與印度方面合作,提供任何印方需要的文件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