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次文化的愛好者來說,女偶像的設定並非完全意味著歧視。長期研究虛擬偶像文化的hinac就認為,漂亮女生不止男生看、連女生也愛看,但帥哥女生看、男生不見得愛看,也就是說,以市場現實考量,女偶像的確比男偶像有商機。著有《高校制服戀物論》、研究不少次文化現象的劉揚銘也認為,提案人應該不是抱著要歧視女性的想法撰寫提案,只是考量女偶像比較好賣,「應該不致於到性別歧視。」
「如果由政府來推 肯定賠錢」
然而即便hinac可以理解網友為何提案設計虛擬「女」偶像,卻還是不會支持這個點子。hinac分析,虛擬人物屬於次文化的產物,且台灣在與日本國情不同的前提下,不應由政府插手、補助,頂多是在虛擬偶像大紅後,考慮將其包裝成觀光計畫中的一環就好。hinac以日本為例,日本各地的虛擬偶像有上千個,但都是由民間發起,沒有官方資源進入;而且即便是次文化影響力強大的日本,動漫畫市場也只佔國內一小部分,「台灣如果要由政府來推,肯定會賠錢。」
奇異果文創事業創意總監劉定綱則強調,每個人對於偶像的喜好都不同,喜歡外表可愛、年輕、身材好並不是問題,重點是該不該動員公共資源支持某種特定的喜好;而虛擬偶像的角色設定的確「有很微妙的歧視問題」,由政府提出確實容易有爭議。他也建議應該可以由民間成立討論平台,讓全民一起參與虛擬偶像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