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時間沒給他時間証明自己─夏隆從強硬至溫和

2014-01-12 12:07

? 人氣

1982年6月,夏隆在貝魯特︹取自騰訊新聞網︺

1982年6月,夏隆在貝魯特︹取自騰訊新聞網︺

以色列前總理夏隆,昏迷八年,終於去世。看到電視新聞中,一個年輕的以色列人說:「其實很多人早就把他忘記了,不過他的死訊,倒讓很多人又想起了他,或者知道了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確實,在一個選舉政治的國家,八年的沉寂,對於一個政治人物來說,足以讓人們淡忘。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用來形容他最多的一個詞:爭議性。

在以色列右翼的眼中,夏隆是一個叛徒,因為他拆除了加沙地帶的猶太人定居點;在左翼的眼中,他是一個和平的破壞者,因為他興建了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隔離開的隔離帶;在有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戰爭英雄,他參加了從以色列建國開始的所有戰爭,英勇善戰,保衛了國家,但在有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戰爭罪犯,因為在黎巴嫩戰爭中死去的平民。

如果把夏隆一生做過的事情放在一起,確實充滿了矛盾,但是如果把這些事情配上年份,卻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轉變。

從1970年代開始,他就有意識地從軍事將領向政客轉型。從部隊退休後,他加入了利庫德黨,並且出任多個部長職位。他保守,堅持反對巴勒斯坦人立國,並且推動和參與落實了在加薩河西岸建立猶太人定居點。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發生了貝魯特大屠殺事件——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營遭到黎巴嫩一個基督教武裝組織的屠殺(注),外界認為,當時身為國防部長的夏隆需要為此事件負責。雖然夏隆拒絕辭職,但最終還是不得不辭去國防部長職務,但是卻保留部長級身份。一年之後,他又開始在不同時期的利庫德政府擔任部長,從房屋、工貿到外交,在這期間,他主張和參與了前蘇聯猶太人回流定居計畫。

1999年,夏隆成為利庫德黨主席。2000年,他做出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舉動:視察聖殿山(Temple Mount).

如果覺得以巴問題有些複雜的話,或許可以從瞭解聖殿山的宗教背景開始。

這裡是猶太教的聖地,傳說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在此領受上帝旨意、祭獻兒子;他的孫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並被賜名「以色列」(與神角力),是曾經的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所在地;但對於穆斯林來說,這裡是「應許之地」,是伊斯蘭第三大聖地,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離開家鄉後去得最遠的清真寺,而旁邊的岩頂清真寺,則是他騎飛馬得道升天的地方。

以色列一直宣稱,整個耶路撒冷是「一統且永恆的」首都,但巴勒斯坦人希望,把耶路撒冷東城作為未來建國的首都。伊斯蘭「應許之地」,建在了猶太教最神聖的聖址。而在中東「六日戰爭」後,雖然以色列宣稱對聖殿山擁有主權,但當時的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把清真寺區的控制權交給了伊斯蘭宗教委員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