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專家評析:再談天競與人競

2014-01-20 15:52

? 人氣

工業革命帶動第一波經濟成長,人們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取自新華網)

工業革命帶動第一波經濟成長,人們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取自新華網)

根據www.worldeconomy.org網站上經濟學者麥迪森的研究,從西元元年到1000年,世界人口只增加了六分之一,每年人均所得幾乎沒有變化。從1000年到1820年,世界人口有顯著的增加(約到4倍),總產出(GDP)增加量則只有50%,平均下來,每年的人均所得提高並不多。但是從182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加到5倍,人均所得更大幅提高到8倍。物質文明的提升伴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在1000年時出生的嬰兒有三分之一會在一歲前死亡;若是存活下來,一般也只能夠活到24歲。2000年時一歲前嬰兒的死亡率為千分之一,而一般人的平均壽命為66歲。不管用什麼標凖來衡量,結論是工業革命改進了人類全體的生活。但是這種巨大的改變確是非常不平均:歐美日澳洲等地是變化最快的,亞洲少數國家在二戰之後有趕上的趨勢,但是許多亞洲,中南美洲和非洲國家則沒有這個福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於以上的現象,麥迪森和大多數經濟學家的解釋是,工業革命之後生產技術的變化是生活水凖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時,制度的變化讓技術能夠持續的進步也是功不可沒。我在上一篇專欄裡提出一個觀點:以上兩種變化源自於兩種不同性質的競爭---人競與天競。

「人競」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制度的變化),它等同於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中的物競。物種之間的競爭是為了求生存,但不至於改變物種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廣義而言,在給定的生活環境之下,人類的制度的變化也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群追求己身利益的欲望。綜括來說,物競產生了新的物種,人競也會產生新的制度。

「天競」是人類利用科學技術創造與發明(技術的變化),進而改變人類所面對的生活環境,可以說與老天競賽。有影響巨大的天競,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也有漸進式的天競,例如新的夜市小吃和互聯網的各種應用。根據麥迪森的研究,從1973年到1998年之間世界平均經濟增長率為每年2.8%。由於時間相對較短,我們可以忽略人競的影響,而將緣由歸究到天競的影響

如果天競是提高人類生活水凖的主要原因,而某國因為本身某種原因(例如科研不發達),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天競,是不是就代表它無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凖(或提高人均所得)呢?答案是某國可以學習(或引進)國外的天競的結果來改善人民的生活。這個答案看起來似乎簡單,但是,實際的經驗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1445年德國人古騰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帶來了歐洲出版業的蓬勃發展。之後的短短30年內,出版商普及歐洲各地。但即使到1485年,在土耳其的奧圖曼帝國的皇帝還是禁止回教徒使用這種技術出版書籍。此項禁令在1515年又被重申與擴大;到1727年只允許在皇室控制下使用活字印刷術出版;在1729年到1743年間一共出版了17本書;一直到1797年此項禁令解除時,又再多印了7本書。1800年時,奧圖曼帝國的成人識字率大約在百分之二到三之間;同時的英國成年男人識字率為60%,女人為40%。古騰堡所發明的新技術(天競)被公認為歐洲教育普及與知識提升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是並沒有帶給同時的回教民族與阿拉伯世界多少好處。歐美工業革命的天競結果帶給落後地區人民好生活的例子不多,日本算是一個特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