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反思(5):12年國教的嚴峻挑戰

2014-02-02 07:34

? 人氣

2000~2011年間, 高教體系學校的淨在學率從38% 升高至70%,但對應的高等教育經費是不足的(2000年高教投入中,公部門占0.5%GDP,私部門則為0.8%;2011年高教投入中,公部門占0.94%,私部門則為1.15%。雖然台灣在整體高教經費的投入高於2.1%GDP,多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但由於台灣對高教體系學校中的研究多元支持,與國際先進國家比較,相對有限,這情況更會因為過去20 年中,國際競相增加投入高等教育經費,而使得本國高等教育經費不足問題更加惡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整體台灣高教留學人數則是相對穩定的,雖然高教的淨在學率已由38%到70%翻升兩倍,但從2000~2010年間每年均為約三萬二千人出國留學。出國留學生人數未見增加,是因留學生應增加數已由進入國內研究所的學生數所取代,碩士班由70039人增加到184113人;博士班由13822人提高至33686人。

高教資源貧困與素質下降現象必須盡快予以糾正,同時也必須正視以下幾項與大學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

一、大學規模相對趨小,148所大學中有62所的專任教師少於300位,專任教師數超過1千的僅有台大(2千)與成大(1千2百)。

二、留學生人數並未因大學生數量增加,而呈比例升高。

三、研究生在過去十年之急速成長,必有待於大幅教育投資,才足以支撐對這些優秀年輕人所作之良好的人才培育工作。

四、提出更具積極性之國家計畫(白皮書、特別條例等):如1995年澳洲的國家競爭政策(National Competitive Policy of Australia)與2006年的美國競爭力行動計畫(American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 of USA)。

五、提出標竿國家:日本與荷蘭,並以南韓為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

六、注意中國大陸市場的吸引力:中國大陸以具競爭性的條件招募世界各地具科學訓練的優秀華人年輕學者與科學家,尤其是美國。本國農業、科技、社會科學和管理部門的專家更容易被這些激勵方案所吸引。這些競爭對我們都是嚴峻的挑戰。

*作者為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編按:黃榮村校長過去一直關切教育改革議題,在他即將自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任內退休之際,他整理畢生學思歷程,對台灣當前大學教育提出深刻反思,其新著《大學的教養與反叛》於2月由印刻文學出版,《風傳媒》摘錄「教改反思」系列五篇,自29日起連續刊出,今日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