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讓歐盟領導人面臨一系列問題,局勢複雜性堪比從希臘開始的歐債危機引發的亂局。
自1950年代德、法、義、荷、比、盧六國簽訂羅馬條約創建歐共體以來,歐洲聯盟組織的規模持續擴張,但現在開始出現反轉。
從歷史上看,英國脫歐並不是歐洲出現的第一次規模收縮。1962年,曾經短期歸屬於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1985年,荷屬格陵蘭脫離了當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
但這些事件產生的影響程度和廣度遠不能和英國脫歐相比。下個月,英國就將啟動脫歐程序。
目前看來,英國脫歐的影響已經表現在經濟、政治到外交、法律甚至體育等各個層面。但不要忘了一點,英國脫歐還會引發地理影響,那就是,一個德國小鎮即將喪失歐洲地理中心的地位,與此同時,一個另外的地名將取而代之。
歐洲中心的變遷
計算歐洲的中心而非歐盟的中心可以整個歐洲的領土作為基礎。即便如此,這種測量難以做到簡單直接。比如,白俄羅斯是否能夠計入其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和土耳其西部是否計入?
另一個問題是離島以及歐洲國家的海外領土,比如法屬的大溪地(Tahiti)、留尼旺(Reunion)以及圭亞那(Guiana)。
因此,歐洲的中心點取決於採取什麼樣的標凖。
每一位曾嘗試此事的地圖作者都遇到過相同的問題。
1775年,波蘭皇家天文學家希蒙(Szymon Sobiekrajski)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歐洲大陸的中心點在靠近比亞韋斯托克(Bialystok)的小鎮蘇霍沃拉(Suchowola),該鎮位於現代波蘭的東北部。很明顯希蒙就沒有計入歐洲大陸以外的島嶼,並成功把歐洲的地理中心確定為給他支付報酬的國家。
數年後,法國國家地理學會把一些其他領土計入歐洲,並計算出立陶宛的Purnuskes為歐洲中心。當地政府為此還專門建造了一座紀念碑。
但要計算歐盟的中心就更加困難,因為你不得不拋開非歐盟的國家比如瑞士。
自從1957年歐共體創立以來,歐盟一直在擴張。法國地理學會根據變化後的歐盟版圖計算出多個歐盟中心。
比如,1950年代,當歐共體只有六個國家而且東德還沒有被計入的時候,歐盟的中心位於法國瑞士邊境上的杜城(Doubs)。
隨著歐盟的東擴,到冷戰結束時,法國地理學會公布的地理中心已從法國的奧弗涅(Auvergne)逐漸變到了德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