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濟的,無人不知著有《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的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他在1776年所寫下的經典名句:「市場猶如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自此,人們開始瞭解到一個透過自由競爭而出現的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機制,這意味著經濟競爭應能自行產生最好的均衡,一旦達成這種經濟均衡,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任何干涉(譬如來自政府的干預)只會弄巧成拙。
然而,自由競爭的市場均衡機制難道就真的完美無瑕?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及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分別是2001年、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根據他們兩位的研究發現,在完全自由的市場,人們不只是有很多選擇的自由,這當中也會出現各種釣愚(Phishing for Phools:英文中的「phish」一詞,崛起於1996年網路興起之後,本指的是「在網路上詐騙,以竊取個資,或設下陷阱,讓網路使用者上鉤」;至於「phool」這個名詞,則是從傻瓜(英文:fool)這個字衍生過出來的新字,泛指著「被釣上鉤的愚人」。)之人,利用人們在資訊或心理上的弱點,去操縱、去欺騙他人,以獲取最大利益。是以,就連釣愚這檔事,也是會有其均衡的時候。也就是說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只要一旦有釣愚的機會,就是會有人出手釣愚,進而達成一種「釣愚均衡」(Phishing Equilibrium)的樣態。不說還不知道,其實不光是經濟市場有釣愚均衡現象,日常生活中,舉凡政治、教育等範疇,大抵都會有這種因為人們心智出現弱點、得以趁虛而入的釣愚現象。筆者觀察這一波年金改革以來的諸多現象,深深體會到現今台灣社會中釣愚均衡的奇異現象無所不在、光怪陸離。
首先,當新政府甫一上台,旋即揭櫫過往軍公教退休金制度的「不公不平」之處。由於政府掌握公器,卻屢屢藉由煽動、對立的話語,刻意對被改革對象進行「不良形象」之宣傳,再加上許多立場偏頗的媒體推波助瀾,輿論登時如野火燎原般的醜化及抹黑,一場又一場,整個台灣島上彷彿一刀切,變成了「正義改革者」與「貪婪被改革者」兩邊,從此互相攻訐、彼此撕裂。一般民眾情感上信任政府、相信媒體,也聽信政府官員,再加上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背景,也懶於查證探究,於是,一場從上至下的年金改革釣愚戲碼便於焉展開。就在官方版年金改革草案出爐之後,不論是主導的陳建仁副總統,還是林萬億先生,積極召開記者會,或是上特定媒體宣導新方案的「合理」、「進步」之處,幾乎是掌握了所有的話語權,對大眾一遍又一遍地洗腦,反正就是定於一尊的態勢。相形之下,站在監督年金改革這一邊的「既得利益者」呢?只能近乎無聲地吶喊、抗議,卻是再也沒有攫取多少的鎂光燈焦點。
再者,年金改革大戲其實也是一場政治釣愚劇碼。何以致之?當民主政治已經成為目前地球上最佳的政治體制,人們滿心以為只要施行民主政治,以多數的選票來決定國家走向、政策施行,這就是一種最「正義」的公共體制。殊不知,政治人物早已經嗅出這其中可以上下其手,操弄與欺瞞的空間。只要藉由言語上的切割,形塑敵對方不佳的形象,馬上造成群眾不明就裡的跟風,順勢也增加了自己方的選票張數。這一點可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之蔡總統聲望民調,居然從先前谷底的33.8%,就在草案底定之後,爬升到近日的41.4%,宛如「枯木逢春」般地神奇,或許可見一斑。
繼經濟釣愚之後,政治釣愚也早已經是無所不在了。還記得前民進黨籍立委朱高正先生說過「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這句話嗎?或許自從當年這句話便開始了臺灣政壇的釣愚奇景。只是,身為其中可能被釣的對象,你我真的是愚嗎?這絕對端賴於你我針對各個政治議題,有沒有辦法慎思、明辨,不隨風起舞、不掩耳摀目,寧可多方查證、追索,也不願意面對螢光幕裡頭的人物夸夸其談,就隨隨便便地被釣上了!
*作者為國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