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太陽花學運,正反面的文章所在多有,以意識形態分類,可謂涇渭分明,激進者甚且口不擇言,論態勢則顯然正在擴大。單以各校大學生湧入立法院,不論是過場或縱身投入,就個人言,至少可和隱隱然正在改寫歷史的心理情境搭得上,若有圖為證,或有一段影片上傳,未嘗不可作為個人歷史的佐證。英雄不負少年。
學運若為理想,爭人權,爭自由,爭體制的改革,推翻暴政,皆可成為推動歷史的動力;至於如何評價台灣的民主化,以及今天的太陽花學運,正如林義雄激於義憤:青年學生只不過是要求尊重多數民意,以最基本的民主程序處理有爭議的政策而已,卻遭到掌權者如此粗暴的蔑視凌辱,確是令人驚愕痛心。
林先生的義憤有二:一是要尊重多數民意;一是最基本的民主程序。基於此一考量,相信是所有稍具良知者必然首肯,且當戮力以赴有所堅持,不可退讓。當然是否可能因為支持者眾多(這不是指多數決的多數),淪於民粹而不自知,不能沒有一些警覺,相信這也是任何尊重且珍惜民主體制者皆會同意的逆耳之言。
林先生秉於良知和義憤,這是知識人和政治人的天職,不平則鳴,寧鳴而死。只是理未易明,事未易察。在此必要指出,網路上不同類別的懶人包其實就是不同立場的割裂文章。分別就利弊兩端大發議論。林先生不也說有利有弊嗎,相信林先生認定此時簽服貿弊大於利。
目前的問題是利弊的取用和割捨究竟該從那裡區隔、分辨。誰能預測未來,但就怕政治立場和傾向導引且決定了未來的選項,至少台獨論者和非台獨者的選項會因考量不同,而有不同抉擇,統獨之間更是明白對立。取捨既異,推論當然迥然有別。
學運在眾聲喧嘩當中,持論最激烈的就是服貿和統一的聯結。此論統派不以為意,甚至大有可能暗喜;獨派則焦慮至極。在獨不成,統有期的推論下,反對者當然視服貿是毒藥,是洪水猛獸。對比北京的政治體制,推論台灣的民主體制必然不保。
在此試就服貿和統一的聯結作一評估:
服貿必然會降低台灣的經濟力還是有可能提升?
台灣經濟力提升有利於台灣政治民主化還是不可能?
拒絕服貿可以躲過統一,或有利於台灣抗拒對岸之於統一的期待和所施力道?
服貿是為大財團服務,台灣人民未能實質受惠?
馬英九推服貿就是為統一服務,不統不獨不武不可信賴?
設若服貿真是北京的花招,骨子裡想的是統一,試問以經濟或以更赤裸裸的方式,例如武力統一的選項您選那一項?
就台灣經濟力而言,服貿能否有助力,基本要看條件是否具備,目前各說各話只能存疑。那麼,我們拒絕來自對岸的資本,我們當然也去不了,以規模論,大陸也太大了,一不小心就被淹沒,為降低風險,我們也不必去,反正鬥不過對岸。這是不是說,天注定台灣鬥不過對岸,民主和「極權」不相容,且民主易遭吞蝕。這是否會成為悲觀的宿命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