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團體21號發起「八百壯士捍衛權益」行動,抗議年金改革不公,輪流在立院門前「埋鍋造飯,日日圍城」。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臉書諷刺,「這些退將大概一輩子,就打了這一場仗。」聯合新聞網21日更報導林俊憲:「集體掠奪下個世代的正犯與共犯,為什麼你要別人露營讓你家繼續領18趴。」
筆者看了相關報導及諸位立委留言,無疑是挑動筆者仇富情緒,甚至認為這根本是不公不義的世界,但仔細想想,在他們的言論字句裡除了飄散著仇恨字眼,似乎還有些地方需要釐清。
退伍軍人真的沒打過仗?
讓我們回顧國家的歷史,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1年泰緬孤軍戰役、1953年東山島戰役、1954年九三海戰、1955年一江山戰役、大陳島戰役、1958年823戰役、1965年八六海戰、東引海戰、烏坵海戰,65歲以上的退伍軍人仍然是有經歷過戰爭洗禮,戰死後的遺眷靠著少數撫卹金過活,安定的世代沒經歷過戰爭,不代表所有世代沒有經歷過戰爭。
軍人打仗才能彰顯價值?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爆發時,解放軍第二炮兵和南京軍區分別向臺灣外海試射飛彈及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行應對,一時臺海戰雲密布,此時,台灣有大批民眾選擇出國躲避戰禍,同時間島內所有軍隊一級戰備,對此,筆者認為軍人並非打仗才能彰顯價值,而是能夠抱持與島共存亡犧牲到底的決心守護台灣這片土地與自由,免於戰爭,才是彰顯軍人最高價值的表現。
台灣不打仗是軍人之過?
民主化過後的台灣,軍隊自李前總統執政以來落實軍隊國家化,歷經兩次政黨輪替,軍隊服膺歷屆三軍統帥指揮,尤其當下台灣以政領軍許久,要打仗並非國防部同意即可,能否打仗都必須仰賴三軍統帥及立委諸公政客們同意,軍人只不過是維持國家安定與政客們對外打交道的籌碼爾爾,2004年美國原有意規劃台灣派遣陸戰隊前往伊拉克,為何打消此次行動與規劃?不正是立委諸公們無視國家利益,受了選民之託為了選票而高舉反對大旗嗎?怎麼把不打仗的責任歸咎於退伍軍人?
最後筆者認為某些立法委員過度貶低軍人價值無非是過度的意識形態作祟或者單純為了博取選票考量而做的發言。軍人犧牲個人自由甚至性命,隨時準備上戰場保家衛國的都是我們國家的國民。這些國民退伍後政府沒有按照當初的約定,甚至因為政治因素(裁軍、基金虧損),在政治上沒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導致年金快速縮水,政客帶頭醜化軍人職業,致使軍人走上街頭捍衛個人權益是這些軍人的過錯嗎?筆者認為段宜康與林俊憲立委的嘲諷消費的不是這個國家的退伍軍人,而是這個國家的安全與未來。
*作者為網路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