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的氣候成因》全球暖化「蝴蝶效應」:人體免疫功能失效,促使流行病肆虐

2020-02-10 08:10

? 人氣

2020年2月,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武漢醫院救治病患(AP)

2020年2月,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武漢醫院救治病患(AP)

對於長期研究流行病的科學家來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不足為奇」,全世界有很多未知的傳染原,可造成嚴重災難的病毒難以估計,迄今造成812人死亡的新型冠狀病毒,不過是其中之一。但什麼契機能導致流行病如此猖獗?《時代》雜誌指出,氣候變遷與傳染病息息相關,平均氣溫上升,使人類的自然免疫系統失效,進而導致病毒等病原體造成的流行病增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升溫如何影響人體免疫?

人體擁有相當厲害的抗病機制:體溫本身具有阻止各種有害病毒入侵的功能,當病原體入侵人體,免疫機制便會開始運作,人會發燒,使體溫更高,創造病原體難以生存的環境,以抵抗疾病。《時代》(Time)指出,但是全球暖化導致病毒生活在高溫的自然環境裡,它們適應人體高溫的能力也就越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子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教授卡沙德瓦(Arturo Casadevall)表示:「每次天氣變熱,就會有一波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活動。」能夠活下來、繼續繁殖的病原體,將能適應更高的溫度,也包括人體內的溫度。這樣一來,發燒──我們身體的其中一大主要防禦機制,便失去效力。

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級真菌」。(新華社)
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級真菌」。(新華社)

去年,卡沙德瓦與同僚在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出版期刊「mBio」撰文,研究2012年至2015年之間,神秘超級細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如何在三種不同地區(南亞、委內瑞拉、南非)的患者上出現。

在全球化影響下,流行疾病通常是由搭乘飛機、郵輪的跨國旅客所攜帶傳播。但是卡沙德瓦與同僚卻在超級細菌的傳播研究中,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南亞、委內瑞拉、南非有類似的氣候變化條件,可能促使「耳念珠菌」在這些地方同時傳播。卡沙德瓦說,氣候的作用有多廣泛很難評估,科學家也不能確定,升溫加劇流行病傳遞,是否只會局限於「耳念珠菌」等真菌。

「超級黴菌」耳念珠菌,美國通報近600個病例,其中近半數在90天內死。(示意圖/pixabay)
「超級黴菌」耳念珠菌,美國通報近600個病例,其中近半數在90天內死。(示意圖/pixabay)

新型冠狀病毒揭露危機:蝙蝠百毒不侵,人類則難以抵禦

許多研究表明,目前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時代》認為,這也是「溫度與傳染病傳播關係」的一個例子。蝙蝠是哺乳類動物,與人類一樣擁有溫暖體溫,可以抵禦病毒與細菌入侵。人類已從蝙蝠體內發現超過140種病毒,其中60多種是人畜共患病毒,引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伊波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的致死病毒,都能在其體內找到。

人類的平均體溫為37°C,蝙蝠的體溫則經常可以升到40.5°C左右,這意味著蝙蝠可以攜帶全部病原體,而不會遭受病毒侵害。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全球氣溫升高,蝙蝠將繼續受到其體溫的保護,而它所攜帶的病原體將更能傷害到人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