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做個火車頭─出版產業真正該做的事

2014-04-22 18:03

? 人氣

出書是所有文化產業裡面投資成本最小的,出一本書硬體投資不超過二、三十萬,現在台灣隨便拍一部電影,沒有個五千萬資金簡直拍不出好東西來。這中間是二百比一的落差。這也是美國電影改編比例高的原因,電影投資實在太龐大了,他們需要小說先測試市場以便降低風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的出版業沒有做到做為文化產業的火車頭的任務。它應該要做到的。它應該為所有的文化產業提供故事的養分。因為它的產業特色就是成本夠低,可以產出夠多的複雜性,而且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廣義的出版業工作者,應該要立志提升暢銷榜上的作家本土率。把出版產業打造成文化產業真正的火車頭,讓所有人都能在小說、電影、電視、表演、舞台、文創等每個領域,都看到來自本地的文化脈絡所孕育的悲喜與感動。

還不止此,出版產業能貢獻的也不只是小說類,非文學的科普類、報導類、歷史類,轉成精彩紀錄片的例子所在多有。台灣在這方面也落後太多(請注意,我說的不是沒人寫,我說的是暢銷榜上看不到)。

如果只做一件事而能夠全面提升所有文化產業的軟實力,那麼除了讓台灣的暢銷書本土率翻一倍以外,沒有其他事情能有這種效果了。這是艱鉅的挑戰,因為競爭對手全是世界級的冠軍,深夜食堂、飢餓遊戲、賈伯斯傳、快思慢想、冰與火之歌、龍紋身的女孩……要跟這些世界頂尖的作者並駕齊驅。日本出版產業辦到了這件事,而我們距離非常遙遠。

行業裡的每個人,作者、編輯、媒體、文學獎、書評人、書店企畫、讀者,我們都有責任把這個目標視為自己分內所當為。從現在就開始盡自己之所能,寫作的立志感動全台灣,推書的努力在暢銷榜上與外國作者較量,文學獎在評選標準上,能不能給「打動讀者」更多權重?書評人能不能挖掘更多被埋藏的本地傑作?而讀者能不能給本地作者更多機會?

這樣的話,也許十年後,出版產業可以真正做成所有文化產業的火車頭工業。這才是提升台灣的軟實力我們該做的事。

*作者為專欄作家(原文刊載於老貓出版偵查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