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完全沒有突發武裝衝突的可能?
如上所説,依據靜態的分析認爲一定會發生, 固然是沒有根據, 依感覺情緒認爲一定不會發生更是危險。隨便擧幾個例子也許可以矯正掉以輕心的 「第六感」。
1. 原本應該無事,卻因國内政局的需要 (例如爲了壓制反對勢力),對外鋌而走險。根據美國智庫分析, 鄧小平建議對越南動武,部分是這個原因 (對付凡是派)。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大陸内部政局的動蕩。
2. 山雨欲來前的沉寂特別值得警惕。 歷史學家指出一個很好玩的現象:1941年德國在發動對蘇聯的突襲以前,據説希特勒及德國外交高層最怕接觸當時的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及蘇聯大使, 也許這是 「做賊心虛」 的反應。同時,蘇聯不但不信德國會攻打, 而且還提議與德意日共同瓜分歐亞及非洲大陸。德國一概不回應, 因爲對蘇聯的突襲已然是箭在弦上。我個人對中共就蔡英文總統願意談判的表示毫無回應不甚瞭然, 除了也許是情緒不堪的反應之外, 難道另有玄機?
3.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有幾個報告,分析中共可能武攻的不同方式。 其中有以飛彈威脅阻止美軍介入臺海之外,有對外島突襲,期待美國介入斡旋; 或在美軍能夠反應之前,速戰速決,到時美國只能徒呼負負。這是毫無把握的希望,卻是動手方屢見不鮮, 過度自信,輕視不可預見的困難的誤判。很多英國人勇赴一次大戰前綫, 一片樂觀,認為戰爭會很快結束。 完全沒有料到死傷幾百萬人的拉鋸戰。埃、以 「贖罪日」 戰爭,埃及也知道突襲雖可能贏得暫時的成果,最後可能不支, 希望列强最後會介入。幸虧最後的確介入。(題外話:在戰爭過程,以色列雖是强悍,美國基辛格不准以方動用核子戰術武器,不准以軍消滅被完全被包圍的埃及第三軍。以色列首相只得擔保不會發生。這就是台灣一些教義派腦中幻想的有所謂「主權獨立, 最高, 排他」 的實際)。
4. 中共 「速戰速決」 的想法當然可能只是誤判。1979年中越邊界衝突,鄧小平認爲解放軍雖不是狀況最佳,越南人不僅忘恩負義,大概不是解放軍的對手,戰爭很快能夠結束。結果事與願違,解放軍損失慘重,攻擊也不順利。不過, 鄧小平不愧是務實的大戰略家,及時抽回軍隊, 結束戰爭。
事後看來極爲不可思議的許多軍事大突襲
歷史上其實很多事後看起來不該沒有察覺的突襲, 例如:
二次大戰德國進攻當時的蘇聯有極多情資早有預告 (譬如,前綫軍力軍需急增;大量軍隊調入做爲進攻側翼的芬蘭) 。但莫斯科高層 (尤其是出名狡猾的斯大林)希望而且相信德國會打英國, 不找蘇聯麻煩。所以, 一概把預警視爲 「挑釁」。連戰爭發生了還以爲是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