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一句話: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劑。
這句話如果只是憑直覺講,就沒有什麼所謂“洞見”在裡頭。正如貝克說的:關於行為的直覺性假設只不過是系統分析的起點,僅有直覺就無法做出有趣的推論。事實上,除了1960年的開山之作,貝克有兩篇小文章直接討論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一篇是2012年的《中國到了放棄一胎制的時候》和2013年的《中國放棄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主要的看法是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市場化改革使得經濟迅速增長,同期伴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拓展,生育率下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中國部分人口學者認為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減少,才促成了經濟快速增長。也就是說,即便我們可以觀察到生育率下降和經濟增長兩件事同時發生,但是到底誰是因,誰是果呢?貝克認為不太可能是因為人口下降導致經濟增長,因為很容易觀察到反向事實。比如說美國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並沒有控制人口的政策。但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生育率下滑的情況。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國情不同或者文化傳統不一樣。但縱觀亞洲經驗,不管是韓國、日本、新加坡還是港台地區,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但都在沒有控制人口的情況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經濟增長。所以不是因為中國的人口減少促成了中國的增長。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導致了生育率下滑。
貝克還指出,與計劃經濟相適配的計劃生育政策日益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放開生育管制刻不容緩。因為中國的生育率相比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已經非常低。貝克的估算顯示,假如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下,目前中國的生育率會在1.5左右,低於不少人口學者1.7到1.8的預測,也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中國目前的實際生育率,要稍稍低於假設的沒有獨生子女政策的情況下的生育率。儘管由於存在漏報瞞報的現象,可能不如2010年的人口普查所顯示的1.18那麼低,但一般估計也不會超過1.35。而全面放開生育,即便能達到1.8的水平,離更替水平也還有0.3的差距。
易富賢的《大國空巢》、何亞福的《人口危局》以及梁建章等人的相關研究,都得出了差不多的結論。這意味著即便今日中國全面放開生育,人口也不會大幅增長。理由還是貝克說過的,經濟發展是最好的避孕劑。一個家庭的生育決策,正如貝克所言:“應當由其收入、教育以及其他個人因素來決定,讓家庭自住選擇生育孩子的數量。”
貝克的貢獻還在於啟迪後學。將貝克關於人力資本和家庭經濟學結合起來,就會發現家庭的生育決策不僅與收入有關,父母還會權衡子女的數量和質量。一般來說,隨著父母對子女質量的重視,尤其重視對孩子未來人力資本的投資,父母通常捨得在子女教育上花大價錢。這樣一來,也會減少生育孩子的數量。